武威博物馆实拍之四(甘肃旅行纪实·第廿六篇)

标签:
党项族李元昊建西夏王朝党项族的文字武威在历史上的地位图片 |
分类: 旅迹苔痕 |
第四集,即最后一集,简介一下西夏、党项族、西夏文字。为何要介绍这些呢?因为党项族和西夏国曾经在武威这个地方繁衍生息、建国立业。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因其在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文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创建的,于公元1036年颁行,又称“国书”或“蕃书”,与周围王朝往来表奏、文书,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构成多采用类似汉字六书构造,但笔画比汉字繁多。西夏文学家骨勒茂才认为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
本文配图78幅。
2020年11月5日夜
西夏文字是仿照汉字结构创建的,于公元1036年颁行,又称“国书”或“蕃书”,与周围王朝往来表奏、文书,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构成多采用类似汉字六书构造,但笔画比汉字繁多。西夏文学家骨勒茂才认为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
唐末党项拓跋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五州之地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出走创业,990年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
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梁氏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
元昊建国标志着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领主制,乾顺以后,进入封建地主制,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从宋初李继迁到李元昊建国,党项社会完成了由氏族公社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的转化时期。
附:党项人的文字、宗教、乐舞、建筑
文字
西夏立国前夕,夏景宗为了建议属于本国的语言,派野利仁荣仿照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于公元1036年颁行,又称“国书”或“蕃书”,与周围王朝往来表奏、文书,都使用西夏文。文字构成多采用类似汉字六书构造,但笔画比汉字繁多。西夏文学家骨勒茂才认为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是“论末则殊,考本则同”。西夏文创制后,广泛运用在历史、法律、文学、医学著作,镌刻碑文,铸造钱币、符牌等也都使用西夏文。夏廷又设立蕃学,由野利仁荣主持,选派贵族官僚子弟翻译汉文典籍与佛教经典等。为了翻译汉夏文字,又有骨勒茂才于公元1190年所撰写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本书目的在便于西夏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是现今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钥匙。
宗教
西夏人大致上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在建国之前则是以自然崇拜为主。党项族在唐朝四川松潘地区时,就以“天”为崇拜。当党项族迁移到陕北之后,由自然崇拜发展到对鬼神的信仰。在建国之后,仍然崇尚多神信仰,有山神、水神、龙神、树神、土地诸神等自然神。例如夏景宗曾“自诣西凉府祠神”。夏仁宗曾在甘州黑水河边立黑水桥碑,祭告诸神,祈求保护桥梁,平息水患。除了崇拜鬼神,党项族还崇尚巫术,并且备受重视。党项族称巫为“厮”,巫师被称为“厮乩”,是沟通人和鬼神间的桥梁,主要负责驱鬼与占卜。在战争前实行占卜以问吉凶,于战争中经常施行“杀鬼招魂”的巫术。
乐舞
西夏在党项时期的乐器以琵琶、横吹,击缶为主,其中横吹即竹笛。后来接受中原音乐的文化,李德明时采用宋制制乐而逐渐繁多。夏景宗建国后,革除唐宋缛节之音,“革乐之五音为一音”。公元1148年,夏仁宗令乐官李元儒更定音律,赐名《鼎新律》。西夏音乐十分丰富,且设有蕃汉乐人院,夏惠宗时曾招诱汉界娼妇、乐人加入乐院,戏曲如《刘知远诸宫调》等也已经传入西夏。西夏时期的舞蹈在碑刻和石窟壁画中留有生动的形象,富含唐宋舞蹈与蒙古舞蹈的风格。如《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碑额两侧的线刻舞伎,舞姿对称,裸身赤足,执巾佩璎,于豪放中又显出妩媚。榆林窟第3窟西夏壁画中的《乐舞图》,左右相对吸腿舞状,姿态雄健。
建筑
党项人多住毡帐。定居的屋室,只有有官爵者才得覆瓦。建国前后,大批汉人工匠来到夏国与党项工匠一起,修建了宫殿寺庙。皇帝陵墓也具有很大的规模。1972年清理的夏王陵八号陵(它被推断是夏神宗遵顼的陵墓)由阙、碑亭、月城、内城、献殿、灵台、内神墙、外神墙、角台等建筑组成。它们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展开,严格地遵从了唐、宋建筑的格式,但也显示了党项的某些民族特点及其他民族葬俗的影响。现存天祐垂圣元年(1050)建造的承天寺塔(在宁夏银川)和天祐民安五年(1094)重修的凉州护国寺感应塔(在甘肃武威),虽经后世重修,仍现当时建筑的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