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太白山……奇哉!太白山……[游太白山之二](“陕西之旅”之四十)

标签:
美哉太白山奇哉太白山9月21日是个晴天太白山名字的由来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美哉!太白山……奇哉!太白山……[游太白山之二](“陕西之旅”之四十)
上一集正文里有一句话“美哉!太白山……奇哉!太白山……”这一集就拿来作题目了。
本人在全国各地的所有的拜山活动中,太白山是让我最激动的,即使我们山东的泰山也没有让我如此激动过!
陕西旅游以来,9月21日是个晴天,这是上苍的赏赐,这是老天爷的眷顾,也是鄙人的福分……
太白山太深了太险了,骑自行车根本不可能,徒步更不可能,幸好太白山景区有“登山车”。我为何不说旅游车而说登山车呢?那种山势的峭,那种拐弯的陡,简直不可想象!我去过四川峨眉山,我去过安徽黄山,我去过江西庐山——峨眉山、黄山、庐山的大巴车没有走这么险峻的山路啊……
让我们了解一下“山名由来”:
太白山名由来已久,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
太白山在《尚书·禹贡》谓之“惇物山”,《说文解字》}云:“惇者,物之丰厚也。”可见古人早对其得天独厚的物产便有发现,以“惇物”名山,也可见当时经济发展与此山关系密切。
《汉书·地理志》谓之“太乙山”,据传说为太乙真人修炼之地。《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复之,故名。”大抵是取太白金星之意称为“太白山”的,《古今图书集成》、《关中胜迹图志》、《郿县志》等均有记载。
“太白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理志》中,隋、唐后沿用至今。太白山旧属武功县,山高势险,故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之说。
《水经注》载: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过去,人们以太白山气势岿然,风雨无时,仅在六月盛暑时,始通行人,俗呼“开山”。六月以外,雾雪塞路,人迹罕至,俗称“封山”。以至《水经注》有“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的近乎神话之说。现代人已不受什么“开山”、“封山”限制,可随时登山。“不得鼓角”、“疾风雨至”的说法,仅只能说明山上气候变化无常。
太白山南北两坡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这种现象,在这一集的图片中已经有所体会了,更深的体会还要看下一集图片。
这一集图片74幅。
本文第一幅图片拍于2018年09月21日12点42分。
其实这一篇博文配图,哪一幅都可以作压题图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