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细雨中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上](“陕西之旅”之二十)

标签:
秋风细雨中的大明宫山东人后裔郭传海大明宫遗址简介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秋风细雨中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上](“陕西之旅”之二十)
对碑林博物馆不要失礼呀,临别再拍一幅照,权当告别。
打着伞寻找216次公交车。过南门城墙,过桥,南行,东拐,行数十米,有个“陕西天伦不孕不育医院”,216公交车站点就在这座楼下。
在216公交车上,一大学生,姓段,说她有个朋友(同性)是潍坊青州的,我给她一张名片,并嘱咐说:“与你朋友说,要是想家了,就从我的博客里看看她的青州老家吧。”
写字的时候,车拐弯了,就这一刹那,又掉向了——没有太阳,我的这一天又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咳!
进大明宫西门(不是游客进入的正门),就在“清思殿遗址”处,我遇到了一个“山东人的后裔”,他叫郭传海,祖上是山东省胶南人。凡与山东有关的人,即便是山东人的后裔,也觉格外亲切。
看来,我乘坐216公交车可能有问题,我抵达的是“大明宫西门”(可我觉得是北门),若是晴天,哪个门都不要紧,下着雨可就麻烦了,西门是个“游览的偏门”,没有“游客中心”,也没有任何“看包”的地方,我得带着行李打着伞徒步前行……这一天上午真得累坏了……
【上边一段的“大明宫西门”是错误的,被大明宫遗址的一个导览图误导了,见图片24.从中集和下集里的导览图来看,我进入的地方是东门。】
一个宫殿遗址里,有两个老太太,一个七十五,一个六十七,七十五岁的那个很健谈,懂事也多,指着东边(我看着是南边)说:“那是皇帝与他的妃嫔游玩的地方。”我请她们给我看着行李中的大包,踏着湿漉漉的草地(没有路)去瞧瞧……草丛里的花儿真娇俏,也拍一幅片片吧,毕竟这是唐朝皇帝住过的地方。
下边简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据资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太华南路,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平面略呈梯形。
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毁于唐末,面积3.2平方公里。
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碑林博物馆不要失礼呀,临别再拍一幅照,权当告别。
第一幅图片拍于2018年09月18日08点15分。
(纠正:进大明宫西门——进大明宫东门)
我要将这幅游览图“分开拍”,“从北到南”拍(从上到下)。
【正文中所说的“大明宫西门”是错误的,被大明宫遗址的这个导览图误导了,从中集和下集里的导览图来看,我进入的地方是东门。】
建议景区将这个“错误的示意图”撤掉,以免误导游客。
请看以下的11幅插图。
太和殿简介
草丛里的花儿真娇俏,也拍一幅片片吧,毕竟这是唐朝皇帝住过的地方。
见图44注脚
附资料一
“大明”一词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大明宫如同未央宫之名也出自《诗经》一样,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的鞭策。
大明宫的来历还有一个奇异的传说。初建之时,从工地上曾挖掘出过一面古铜宝镜,魏征认得是秦始皇曾经用来清除异己的镇国之宝,叫“秦镜”。传说它能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纤毫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国运的兴衰。大明宫峻工后,秦镜就被悬挂在朝堂上震慑妖邪,以后也就有了“明镜高悬”的说法。有宝镜镇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称为大明宫。
附资料二: 大明宫毁于兵燹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与唐军交战三年,使得长安城“宫、庙、寺、署,焚荡殆尽”。大明宫也遭到极大破坏,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一次焚毁。
黄巢起义平息不久,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七月,李茂贞的岐山军“犯京师,宫室间舍,鞠为灰烬,自中和(881年)以来,葺构之功,扫地尽矣” 。“中和年以来,葺构之功”,指黄巢兵退后,对包括大明宫在内的长安城进行过修复,然而不过五年,李茂贞的一把火又使此番努力“扫地尽矣”。此为大明宫所经第二次焚毁。
李茂贞兵退后,唐昭宗任命华州节度使韩建为修宫网使,整饰长安宫室,当时已无力修复全部建筑,主要是修整太极宫。好景不长,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强蕃朱全忠西入潼关,宦官韩全诲劫昭宗西去凤翔,然后“火焚宫城”。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下令彻底废毁长安城,此为对大明宫的第三次焚毁。这一次给己经破败不堪的大明宫致命一击,除一些体积较大、搬不动的砖石类建筑物以外,其余全荡然无存。
至宋代,大明宫的晚唐遗物要么被当地官府征为他用,要么被附近居民拆走作为建筑房屋的材料,所剩无几。从此,大明宫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