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锁江楼”与“锁江塔”(江西之旅第十篇)

标签:
九江锁江楼塔建造背景与风格文物历史与价值参团游览的弊端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参团不是没有好处,好处是什么?游览“赶时间”,一天能参观好几个景点。可参团的最大缺陷就是“不能尽兴”,特别像我这时时刻刻记挂着摄影的游客。到九江“立脚未稳”,旅馆尚未办妥,就随了团。按说每个人200元不算贵,恰如“蓝天宾馆”(在九江长途汽车站对面)老板——一个中年汉子所说:“挣不着你们的钱呀,也就一两盒烟钱。”想想也对,这个在九江临时凑的旅游团,叫做“庐山九江两日游”,首先允诺“不强迫到商场购物”,如此一来,导游和司机都得不到多少利润,旅游团组织者必须发给他们工资的,还有一夜的住宿费,也要由组织者付的,那些介绍参团的旅馆老板也就没多大“抽头”了。若加上门票,这是个大头,像我夫妇都七十周岁了,门票是免的,但绝大多数的游客是要买票的。旅游团老板还能挣到什么?据我观察,这里边有许多“小道道”,旅游区是比较宽容当地人的,让这些当地有心眼的小老板挣一部分钱,似乎是一种“正常秩序”与“合理存在”了。
此篇博文“戴了个又高又厚的帽子”,对不起,耽误读者的时间了。下面我们来看九江的锁江楼与锁江塔介绍(属于资料下载):
明万历14年(1586年),时任九江的知府吴秀既为锁江镇水,也为祈求文风昌盛,兴建了锁江楼塔。锁江楼塔是九江的风水宝塔,又叫文峰塔,回龙塔,但知道此名的不多,大概消除水患是人们对塔的最大愿望吧。
建造背景:九江曾被称为湓城、江洲、浔阳等,看地名就知道九江是与水分不开的,据说九江曾有九派水流汇集。水滋润大地,养育万物,因而九江山秀水美,风光无限,古人称九 江为天下眉目。无限风光引得文人墨客云集于此,也孕育出陶渊明、黄庭坚这样集人品与文品于一身的大家,为九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治理水患也成为九江历代官府的大事。
建造过程:当时建塔的消息一传出,百姓踊跃捐款,数额最大的有钦差员外郎柯有裴,乡宦蔡延臣。传说知府吴秀站在城东北锁江楼旁的回龙矶上告诉同僚,建塔所需的圆木尚未解决,如象东林寺般有个神运殿就好。果不其然,数日后,即有200多根圆木顺江浮来,解决了燃眉之急。正所谓修塔锁江,神灵相助。是年秋天,塔落成,市人奔走相告,谓之江洲巨观。
文物历史: 锁江楼塔作为九江的风水宝塔,已屹立了400多年,饱经历史的磨难和风雨的侵蚀。据载,明万历三十六年,九江发生了地震,锁江楼和江岸一侧的四尊铁牛的两尊坠入江中,而锁江楼塔却完好无损。清乾隆十三年,当时的官府重建了锁江楼,并增建了看鱼轩。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九江,锁江楼毁于战火,剩下的两尊铁牛也不知去向,唯锁江楼塔幸存。 对锁江楼塔残害最深的是侵华日军。1938年,他们逆江西上,重炮轰击九江,锁江楼塔多处中弹,塔体三处被击穿,有的弹洞洞径达5米,塔体的斗拱、腰檐、平座均遭不同程度的损伤,塔体歪斜。但她仍然顽强地屹立在回龙矶上。解放以来,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锁江楼塔,对濒临崩塌的回龙矶岸进行了护坡加固,古老的锁江楼塔又重焕生机、活力。1987年,该塔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锁江楼塔为楼阁式砖石空筒仿木结构,高25.6米。塔体六面七级,六角尖顶。底层青石砌筑,塔门向西。石拼腰檐,檐口平直,石凿斗拱,砖砌牙檐,翼角微翘。翼角第六层东南外,皆凿有一孔,以系铃铎,时而江风吹来,玲声叮铃悦耳。塔顶为砖叠涩攒尖顶,塔刹乃铁铸就,由覆钵、露盘三重及水烟相串而成。塔内有木楼梯盘旋而上,登塔顶可眺望长江、湖北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