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之四:狮子峰下逢禽鸟,大王松边聆乡音(皖浙沪旅游84)

标签:
黄山旅游第四篇狮子峰下逢禽鸟大王松边聆乡音临朐县女士旅游 |
分类: 旅迹苔痕 |
黄山旅游之四:狮子峰下逢禽鸟,大王松边聆乡音(皖浙沪旅游84)
这一段时间所拍图片正是午饭前后。黄山摄影展图片较多,我基本拍完了。我翻拍这个摄影展还有个好处:许多景点的具体形象我不能认定,通过这个摄影展的片子,可以准确地予以认定。譬如“猴子观海”,再譬如“童子拜观音”等。还有,摄影作品的题目拟定是个诀窍,要学习人家的拟名艺术。
午饭前在狮子峰下翻拍摄影展的时候,看到了一只很美的鸟禽,特别幸运的是,这只似有灵犀的朋友让我享受了拍摄的瘾。自小爱鸟类,这只美丽的鸟不啻天使与我相会相晤。
与老伴行走在山道上,遇到了游客,打了声招呼,拍照。
大王松附近,迎面一女士问我:“你是山东临沂的吧?”我答:“我是潍坊的。”换了我问:“你们是哪儿的?”女士答:“临朐的。”我喜而回复:“我俩是昌乐的,这是我老伴。”
昌乐与临朐迄今都属于潍坊市管辖,昌乐与临朐特别亲,为什么呢?潍坊市所辖地域,其它都是县级市(譬如青州市、诸城市),还有县级区(譬如奎文区、坊子区),只有昌乐和临朐暂时还是县。不过,我个人认为称县是正理,那些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市直辖市,乱了,乱了,全乱了。市的称呼犹如“主任”,大的可到国级、省部级,小的仅为村长级。主任是个职务,称呼无可无不可,“市”算个什么行政区域?叫“县”格外亲切。前几年昌乐就开始酝酿划区,但迄今未批,原因可能是国务院暂停了。这也只是猜测,我说的不一定对。
既然遇到了潍坊老乡,更何况是紧邻的临朐人,拍合影是当然了。我与老伴说:“这一次拍合影你也参加,我们都是潍坊人!”
之后,又过来一个山东日照的。拍了个三人合影。
此时已是2017年04月21日11点58分了。
录入者:黄山区委统战部
李法周何许人?
从塔文上,可看出个大概:李法周是一个从金陵来的信佛不出家的居士,1941年冬天,他的骨灰被人瘗埋在此塔中,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号黄海散人的太平人陈少峰编著了一本《黄山指南》。就是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让我们觉察到“金陵李法周居士”并非等闲之辈:“寺庙僧人,自咸同兵燹以至清末,共五十余年,寥落不堪言状,朝来夕去,视为畏途。自民国丙辰(公元1916年)以来,幸江苏李法周居士至狮子林,诵拜妙法莲华经,并提倡佛教,整治山径。后得法空建造清凉顶;脱尘继主慈光寺;兴云退居松谷庵;心坚隐身东古寺;明光辟筑半山寺;宗教创兴五台庵。是以黄山有渐见中兴之象”。这段话认为,民国以来,佛教(含旅游业)在黄山渐见中兴之象的功劳,首推李法周。
因经营不善而渐渐失去经济来源的法空对李法周产生仇恨,但惧于武举人出身的李法周,于是,与“狮子林”一个因贪污香客捐银,被李法周痛斥而怀恨在心的和尚密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一个深冬,天降大雪,法空与清凉寺的和尚在李法周前往太平甘棠办事的途中,将李法周用绳子绊倒,用棍棒痛击致死后,将尸体藏匿在“三尊大佛”下方山坳中。由于气温低,积雪数月不化,其尸体直到次年三、四月间,因乌鸦争抢腐尸而吵杂不休,才被人发现。由于,李法周为人和善,口碑颇佳,山民怜惜之,数年后,将其骸骨收集火化后葬在塔内。
民国初年曾任湖南省主席,后致力于书画研究的专家,绍兴人周肇祥1935年4月与傅增湘来山时听说此事,写下《闻山中人说李法舟〔周〕事》诗:“雪中椎杀老维摩,弱小阿师奈若何?能报大仇还故物,胜他十万剑横磨。”该诗亦可证明,李法周确实可能是在1934年冬季,在雪地被人暗算致死。

既然遇到了潍坊老乡,更何况是紧邻的临朐人,拍合影是当然了。我与老伴说:“这一次拍合影你也参加,我们都是潍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