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016-06-09 16:04:58)
标签:

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帅哥美女

文征明拙政园记

旅游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刘福新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现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园景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花木繁茂,移步换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有关苏州拙政园资料多如牛毛,本文只下载一段(见上)。

特将明朝才子文徵明的《王氏拙政园记》贴在正文之后,供读者欣赏。

至于本人所拍图片,自当加注。

游览拙政园感受较深,与留园不可同日而语,的确称得上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我在摄影期间,除了必拍的建筑物之外,还注意了花木和游客,与之前不同的是,拍了不少帅哥美女。我以为行走在这样一个典型的江南园林中,不拍帅哥美女那将是一种遗憾。

图片拍的又不少了,分为“之一”和“之二”。之一图片61幅。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的《郑重声明》。这项举措很好,让游客时刻提防景区周围的“黄牛”和“野导”。

这幅片子拍于2016年4月16日13点27分。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拙政园票价:持有老年证者,半票,45元。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大门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拙政园地址:苏州市东北街178号
      公交线路:游1、游2、游5、178、202、309
      拙政园简介: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现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园景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亭榭精美,花木繁茂,移步换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这个游览路线图很重要。拍照后,可以参考相机里的图片。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6、水是很亮丽的风景线。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7、帅哥美女。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8、空气质量指数较低,不适宜拍照。否则这样的图片十分清晰!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9、给老伴拍照。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0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1、花草惹人爱。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2、不知名的花儿。

 

寒冬一枝梅918

老师,第十二是袖珍花,用来熬稀饭很好吃的。

今天 20:46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3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4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5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6、帅哥。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7、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8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19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0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1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2、凸起的树瘤子。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3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4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5、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6、远香堂楹联。

    上联是: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
    注:“燕”,北京旧称;茂苑:旧时苏州别称。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7、下联是: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陆润庠题远香堂
     注:“梅村”,清代诗人吴伟业,号梅村。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8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29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0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1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2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3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4、“云根山骨”

   高挂瀑泉千尺,洗到云根山骨,无处著风尘。——宋·郑庶 【水调歌头】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5、野航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6、宜两亭。

    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7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8、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
    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39、果然有鸳鸯!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0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1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2、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3、美女成群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4、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5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6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7、倒影楼(尤喜夜景)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8、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49、见山楼是苏州拙政园中部水池西北角的一座水上楼阁。楼名典出晋代大隐士陶渊明的名句 “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但楼虽以见山为名,其实是园中水景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

    关于“见山” ? 有人认为“见山”并非对山的眺望,而是取自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但见山楼所配置的对联为“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春秋佳日,觞咏其间”。苏州古城外西南方确实存在高大山脉,可见“见山”为眺望山景的意思,不仅仅是指拙政园里的假山。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0、上联(见上)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1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2、这里有个木牌,是对见山楼的简介。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3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4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5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6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7、楹联。

        鹤发初生千万寿,庭松应长子孙枝。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8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59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60、美女

 



苏州拙政园摄影札记之一(“苏州旅语”之三十二)                    61、美女自拍

 

 

附: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

 

 
王氏拙政园记
 
[明]文徵明
 
    槐雨先生王君敬止所居,在郡城东北界娄、齐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为重屋其阳,曰梦隐楼;为堂其阴,曰若墅堂。堂之前为繁香坞,其后为倚玉轩。轩北直梦隐,绝水为梁,日小飞虹。逾小飞虹而北,循水西行,岸多木芙蓉,日芙蓉隈。又西,中流为榭,曰小沧浪亭。亭之南,翳以修竹。经竹而西,出于水澨,有石可坐,可而濯,曰志清处。至是,水折而北,滉漾渺弥,望若湖泊,夹岸皆佳木,其西多柳,日柳隩。东岸积土为台,曰意远台。台之下植石为矶,可坐而渔,曰钓。往北,地益迥,林木益深,水益清驶,水尽别疏小沼,植莲其中,曰水花池。池上美竹千挺,可以追凉,中为亭,日净深。循净深而东,柑橘数十本,亭曰待霜。又东出梦隐楼之后,长松数植,风至泠然有声,曰听松风处。自此绕出梦隐之前,古木疏篁,可以憩息,曰怡颜处。又前循水而东,果林弥望,曰来禽囿。囿缚尽四桧为幄,曰得真亭。亭之后,为珍李坂,其前为玫瑰柴,又前为蔷薇径。至是,水折而南,夹岸植桃,日桃花沜,沜之南,为湘筠坞。又南,古槐一株,敷荫数弓,曰槐幄。其下跨水为杠。逾杠而东,篁竹阴翳,榆樱蔽亏,有亭翼然,西临水上者,槐雨亭也。亭之后为尔耳轩,左为芭蕉槛。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自桃花沜而南,水流渐细,至是伏流而南,逾百武,出于别圃丛竹之间,是为竹涧。竹涧之东,江梅百株,花时香雪烂然,望如瑶林玉树,曰瑶圃。圃中有亭,曰嘉实亭,泉曰玉泉。凡为堂一,楼一,为亭六,轩、槛、池、台、坞,涧之属二十有三,总三十有一,名曰拙政园。
   王君之言曰:“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余自筮仕抵今,馀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事,而吾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
    虽然,君于岳则有间矣。君以进士高科仕为名法从,直躬殉道,非久被斥。其后旋起旅废,迄摈不复,其为人岂龌龊自守、视时浮沉者哉?岳虽漫为闲居之言,而谄事时人,至于望尘雅拜,干没势权,终罹咎祸。考其平生,盖终其身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也。岂惟岳哉!古之名贤胜士,固有有志于是,而际会功名,不能解脱,又或升沉迁徙,不获遂志,如岳者何限哉!而君甫及强仕即解官家处,所谓筑室种树,灌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者,二十年于此矣。究其所得,虽古之高贤胜士,亦或有所不逮也,而何岳之足云!所为区区以岳自况,亦聊以宣其不达之志焉耳。而其志之所乐,固有在彼而不在此者。是故高官胜仕,人所慕乐,而祸患攸伏,造物者每消息其中,使君得志一时,而或横罹灾变,其视末杀斯世,而优游馀年,果孰多少哉?君子于此。必有所择矣。征明漫仕而归,虽踪迹不同于君,而潦倒末杀,略相曹耦,顾不得一亩之宫以寄其栖逸之志,而独有羡于君,既取其园中景物悉为赋之,而复为之记。
    嘉靖十二年岁在癸巳五月既望,长洲文征明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