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楼下的风景
刘福新
现在已经是仲春了,可我坐在10楼书房电脑前的时候,还脚冷,可见,那个春风骀荡的词儿还没有光顾我,因为春风骀荡的同时,一直夹杂着萧瑟的寒气。自从搬迁到上海花园小区,居所的每一个窗口都能看到风景,若是风景里进入了人物,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风情。
住所下面是街道,有看不够的风景。这些风景流动着,每天都有崭新的内容,每刻都蕴藏着奇迹的发生。所以,我不感到寂寞。我不寂寞的原因还有一个,虽然我熬夜,虽然我发疯似地打字处理图片,但是我也好睡,每逢我想睡觉的时候,至少要睡八个钟头,任谁喊也不起来,即使上午睡到十点半,午饭后还要打打盹。凡要伤元气的事都别烦我。
可老在楼上也不行,近日里发现外面比家里暖和,就是在这种思想指使下,我下了几次楼,从小区东便门颠出去,拨弄一下我的相机,揿动一下我的镜头。昨天午饭后,刚出东便门,就看到了一个十分阳光的女孩。我为何说这女孩十分阳光呢?因为她一看到我的镜头朝她伸去,就很自然地笑了。我喜欢每个人的笑,她那如花般的笑脸则更喜欢。一问,原来是昌乐一中高二的学生。
楼下的街道叫永康路,昌乐一中的永康路地段就是我住所的地段,所以每逢拍昌乐一中大门外的风景,其实也就是拍我楼下的风景。我住的这座楼下是沿街店铺,似乎很繁忙,因为总有顾客买东西。店铺外是另一种情景,特别是早午晚吃饭的时间,那些小商贩木板上放着菜,炉子里冒着火,眼睛不断地瞅着行人,带给楼下小吃的同时,也给马路旁带来一片片油迹污垢。
有时,朋友们聚在一起,互问: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的?如果说,发白为老,我的头顶罕见毛发,周围的也白起来。如果说,牙掉为老,我因龋齿屡屡为患,伤透脑筋,遂动杀伐之心,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没发没牙可谓老矣,但我六十七的人了心总不老,也真令自己惊讶。不过,终究还是老了,这个自然规律不遵守不行。譬如,年少时读《堂吉诃德》,笑得我昏天黑地,前仰后合。但如今偶翻书架,拿起这部名著,想再找回早年的那种欢乐,竟不可得,顶多,莞尔一笑而已。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笑声渐渐少了,绝不要以为是严肃和成熟的表现,很可能是心灵老化的结果。若是总在不厌其烦地重复同一话题,而且总以为是第一次对人家讲述,听的人也不好意思不听你老人家津津有味地讲,那就意味着真的老了。感觉迟钝,是心理衰老的早期表现。我也生怕沦落到这一地步,每对朋友讲什么之前,都要问一声对方,你是不是听到我说过?其实,这句问话本身,正说明自己老了,惟其老,记忆才不灵光,若绝对有把握,灵光依旧,会用得着忐忑吗?
只因如此这般,我才经常下楼去,我才经常关注楼下的风景和风情,手里的道具自然是数码相机。我心里经常响着一个声音:“多接近年轻人吧,他们(她们)浑身散发出的气息会让你年轻!”
(一)2014年3月9日。楼下所拍图片
1、昨天午饭后,刚出东便门,就看到了一个迎面而来的女孩。
2、这是一个十分阳光的女孩。
3
4、路东的绿化带
5
6
7
8
9、又是一个十分阳光的女孩。这两个都是昌乐一中高二级的学生。
10
11
12
13
(二)其余图片
1、也是3月9日拍的。及第中学的老师。
2
3
4
5
6
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