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长流老人刘春荣详述风箱制作过程

标签:
水长流村刘春荣口述风匣制作过程民间工艺巨大贡献葛有德刘祥利杂谈 |
分类: 知识交流 |

水长流村老人刘春荣详述风箱制作过程
刘福新
【前言】两界(昌乐与青州)交汇地水长流村刘春荣老人,与作者同族同支,营陵黄村刘氏(于留刘)族人,二十五世,是本人叔辈也,今年74岁,是水长流村有文化者有齿德者,他介绍的风箱制作流程,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生活用具工艺的巨大贡献!采访水长流风箱制作工艺一事,老友葛有德已详述缘由,此文不赘。敝文特以第一人称叙述之。

1、水长流村刘春荣老人拿出自己保存的风箱,对着实物开始了讲述。站立者即是风匣老艺人刘春荣,蹲着拍照者是我的学生、本家同辈、昌乐县综合实践创新实验学校校长刘祥利。

2
3、可巧葛有德老弟这幅照片被新浪图片系统糟践着了。重新上传。

4、刘春荣老人今年74岁。与我同族同股,他老人家25世,我26世,应称呼他叔。是水长流村有文化者有齿德者,他介绍的风箱制作流程,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生活用具工艺的巨大贡献!

5、新浪博客系统真是能!文字不能调整,图片上传到相册的时候,就有14幅传不上,传上的也打破了原来的次序;这时候我要发布了,许多图片又变成小片了,将我辛辛苦苦的劳动糟蹋得不轻哪!
(图片已重新处理)



7

8

9

10、九五活尺

11

12

13、重新处理的图片

14、要说制作风箱,有一句顺口溜,叫做“细的牛毛不纫,粗的没有尺寸。”这句顺口溜的意思大概是说,扣子这个部件很细很细,连牛毛都纫(纫针的纫)不进去。粗的没有尺寸,是说十个风匣十个尺寸,但不能离了大把。

15、十个风匣十个尺寸,一尺四的风匣是指高八寸(大寸),宽八寸(小寸)

16

17、这幅图片以及下边几幅是部分生产工具。

18

19

20

21

22

23、刘祥利在拍照

24、两人拉的大锯
许多图片在上传到相册的时候失败了,缺着这些图片还真是不行,今日补充起来。凡是补充的图片右下角都有水印。这里挨着就是三幅图片(见下)

26

27

28、严缝。主要的窍门有两句话:“裆(当央)里空不算病,不折不扣算道缝。”后半句是说,平面非常平整,绝不能里曲外拐,缝子一定要严丝合缝的,决不可打折扣。

29

30、先用拐尺卡,不卡不敢下料。

31(重新处理的图片)

32、这么多年了,用拐尺无论怎么卡,都还很平。
下边也是上传时连续失败的三幅图片,也补充在下边:
补充图片4:怎样锯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