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墨重抹乔官镇唐家店子
刘福新
所谓的“浓墨重抹”是指唐家店子与我老家小埠前毗邻,村情了解较多,也就多写几句了。既然是多写几句,也权当“浓墨重抹”了。精力大都用在处理图片上了,文字随想随敲。
不过还是略略打了个腹稿,至于散文或随笔都算不上,只不过简要记事罢了。
一则,唐家店子与我老家小埠前虽说隔着一个大埠前,但种庄稼与我老家小埠前为邻,我小时候“撾柴禾”经常遇到唐家店子的大人,他们知道我是小埠前的孩子,都很友好。我村西坡有一块南北很长的地,俗称“大担杖地”,南端有一条狭窄的土路,路南就是唐家店子的。有一次在高粱地里“打黍秸叶”(给高粱透风),胳膊刺的红肿不打紧,主要是出汗多渴得要命,到了高粱地南头,一个姓张的唐家店子中年人给了一碗水,那可是救命水哪!
二则,我结婚后,唐家店子陆续地添加了两个亲戚,一个是我的堂叔小姑(我二祖父家的姑),岁数比我小许多;另一个是我的小堂妹(我亲叔家的妹),岁数与我大儿子差不了几岁。我家里两个最小的女人都嫁到唐家店子去了,但因这两个岁数比我小许多,弟弟们儿子们可以代劳,所以迄今不知她们家的大门口朝北还是朝南。
三则,在我印象中,唐家店子这个村名应该叫“唐家甸子”才对,老早就知道这个庄的西北边,也就是靠近公路的地方有一大片地势高高的陡陡的但顶部却平平的好似“岗子”的地方,我从小就以为那就是一大片“甸子”。因为通公路甸子被挖去半截,可唐家店子村北的一长溜陡坡便留下来了。唐家店子村北公路上的陡坡是一车祸频发地段,几乎年年都有被无常小鬼勾去的魂儿。听说我老家小埠前也有好几个人在这里终止了生命。
四则,唐家店子村东是小丹河的拐弯处,小丹河从唐家店子流入大埠前和小埠前,与小埠前都属于沿河而居的村庄,不过,上世纪七十年代唐家店子村址西移,住家基本搬迁到公路西边了。8月20日下午在唐家店子拍照时,我对小儿子晓军说:“为什么早先的村庄都在‘凹塌’里?早先没有御寒设备,再说了,村民为了便于取水,基本上沿河居住,有河流的地方必然地势低。”如今对于河流到处堵到处截,也就是所谓的“水库”和“蓄水池”。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好端端的河流不复存在了,童年的大好风光被消灭了,所以我对于水库有一种本能的仇视!我老家还有一条小溪——俗称马沟,我的文学乳汁就来源于这条小溪,我小时候曾独自一人溯流而上寻找马沟的源头,其实马沟的源头就在唐家店子村南不到半里的一条沟里。
五则,我曾在很小的时候续过一段顺口溜,里边提到了唐家店子,顺口溜曰:“七里沟子南北寨,过了边下小埠前,大埠前往南唐家店,歇头仓河下到乔官。”由此可知,唐家店子这个村庄从小就印进我的脑海里了。
六则,从唐家店子到歇头仓有一捷径,我小时候去于家山前走亲戚,就是走的那条田间小路,小路的南端有一破旧寺院,俗称瓦罐寺,瓦罐寺的名称不知怎么来的,但施耐庵写《水浒传》却将这个寺院写进去了。与其说这个瓦罐寺是歇头仓的,倒不如说是歇头仓和唐家店子共有的。
唐家店子村的姓氏有:张、冯、李、唐。张姓居多。还有一姓,可能是“宓”,因为我采访的村民张新远告诉我,“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字,反正不是蜜蜂的蜜,但也差不多,不大离的都叫他密住了。”意思是这个姓氏不好认也不好写。究竟是哪个字,我也不明白,姑且写作“宓”吧?
昨日费了很大功夫查阅《天南地北昌乐人》,好不容易从第479页上查到了一位唐家店子人氏。他的名字叫张云祥,1963年生,现为北京武警水电指挥部参谋长、高级工程师。可他的通讯地址却是:成都市茶店子安蓉路3号。
关于8月20日所拍图片分为三部分:唐家店子水库、唐家店子旧村、唐家店子新村。
(一)唐家店子水库和古驿道

1、现如今,凡是靠近河流的村子都有水库了。这里堵那儿截,已经失去了大自然河流的样子了。

2

3
4
5、南边是蓄水,北边是旧河道。
6、大坝半坡有一片大蓟的花儿开得正欢实。
7、这只蝴蝶上了我的镜头了。
9、另一只蝴蝶。我觉得这一只是那一只的“老公”。动物大都是雄性好打扮,否则就被雌性一脚踹了!
10
11
12、水库大坝西侧有一条斜路,远处就是大埠前。以前到夏家庄子看露天电影,常与村人从这里经过。
13、这就是汉朝以前的那条古驿道了。原来是很深很陡的沟,现在基本平了。这条古驿道数着朝北的一段陡峭,也就是从这里经过大埠前、小埠前、边下河南、边下街。
14、这座桥就是建在古驿道上。
(二)唐家店子老村(厂子集中地)
1、沿河一带是唐家店子的旧村址。如今成了厂子集中地。
2、站在这里拍摄方山太好了!别的地方被房屋和大棚挡住了,这里却很开阔。为了保存我的大片子,我先发到我的腾讯QQ相册。这幅图片已经被我的两栖网友美姝评论过了。她评论的非常精粹,找出了近、中、远的三个焦点。这人么,总有聪明与笨拙的区别,美姝这位两栖网友秀外慧中,真是不简单。
3
4
5
6
7、这就是老村西北角靠近公路的那一大片“甸子”。我的正文里说“在我印象中,唐家店子这个村名应该叫“唐家甸子”才对,这个庄的西北边,也就是靠近公路的地方有一大片地势高高的陡陡的但顶部却平平的好似“岗子”的地方,我从小就以为那就是一大片“甸子”。”
(三)上世纪七十年代搬迁的新村
1、这种形式的石头就是乔官镇境内的标志。
2、这一幅还是拍的路东老村址,后边是路西新村了。
3
4
5
6
7
8
9、这一家很会美化!

11、户主叫张新远。唐家店子的姓氏就是他提供的。我还在小埠前大街上遇到过他,在前边的一篇博文里。张新远的老伴说,她的女儿在青岛干医生,希望她的女儿能看到我拍的这幅照片。
12、这条弄西大街,左边(南)是新房,右边(北)是旧房。
13
14、这里有一幅“囍对联”。写的挺有意思。
15、村委会大院在后街,是新建的。院墙尚未建起来。
16
17、新建的村委会大院西侧有一条土路,这一条土路就与我老家小埠前的土地为邻了。正文里说过,大埠前人少地少,我们小埠前的许多土地与唐家店子接界。
18
19、这是唐家店子新村最早的一口屋,1974年入住。
20、上图的信息就是这位村民告诉我的。
21
22
23
24
25、南北胡同
26、最后一幅图片再拍路东老村址。老村址里的厂房更有现代气息。我对这些厂子唯一的希望是:尽量不要污染了小丹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