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乐县乔官镇方南刘村
刘福新
方南刘,行政隶属乔官镇,北与山唐村接壤,西与大夏家庄子(北夏)为邻,位于镇境北部。明初,刘姓从边下迁此,因处于方山南麓,方位与姓氏结合,取名方南刘。方南刘村的刘姓属于昌乐境内的“于留刘”,即营陵黄村刘氏家族。
采访时,遇到了一位刘姓老人刘景中,我开口称大叔,结果完全正确,因为他是我们“于留刘”第25世,我这26世的族人当然要称呼他大叔。这个大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叔,而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刘氏族人。
刘景中大叔告诉我,这个村庄生活着三个姓氏:刘、李、张。还有一男子姓夏,是养老女婿。
从村貌和村委会办公大院来看,这个村庄显得有点儿破旧,卫生情况很一般,可能是乔官镇比较落后的一个村子。
此次已经是第二次到方南刘村了。记得2007年,为了编撰《昌乐一中70年》,亟需昌乐一中山唐分校的资料,我与当时的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刘兴国等人采访了这个村子,因为方南刘村有个叫刘可群的村民是山唐分校的学生。此次纯属个人采访,村庄面貌几无变化。
拍了几幅照片后,小儿子调转车头,朝西行驶,行至村子西端,老伴说了一句话:“这个村叫‘山南头’,你看,就在山南边呢。”我一愣,喊小儿子停车,但已经走出了半里有余,车子重新返回,我站在方南刘西端,通过村庄与一片树林的狭窄隙缝拍下了方山与方南刘。方南刘,在我老家小埠前以及老伴的娘家边下河南一带,大都称呼这个村子“山南头”,这一点是万万不可漏掉的。
需要补充的还有,8月20日(农历七月十四)上坟,老伴也与我一块儿回老家了。我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采访农村,这个机会不容错过,所以我对小儿子说:“这才12点稍多一点,上坟不用急了,从方山西坡走,到方南刘看看。”于是就有了这次方南刘之行。
1、路过山唐村
2、本来走北夏家庄,我要小儿子走山唐。
3、这就是方南刘的东西大街了,村貌显得有点儿残旧。
4
5、这是一条南北街。村民告诉我,方南刘东西长南北短。
6、大门口有树的人家。
7、后街(还是东西街)
8、村委会就在后街。我就疑惑:为何村委会不在交通要道前街上?从村委大院也可以看出村干部思想的保守和陈旧。
9
10
11、一位看孩子的老太太。
12、采访时,遇到了一位刘姓老人刘景中,我开口称大叔,结果完全正确,因为他是我们“于留刘”第25世,我这26世的族人当然要称呼他大叔。这个大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叔,而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刘氏族人。
刘景中大叔告诉我,这个村庄生活着三个姓氏:刘、李、张。还有一男子姓夏,是养老女婿。
13、拍了几幅照片后,小儿子调转车头,朝西行驶,行至村子西端,老伴说了一句话:“这个村叫‘山南头’,你看,就在山南边呢。”我一愣,喊小儿子停车,但已经走出了半里有余,车子重新返回,我站在方南刘西端,通过村庄与一片树林的狭窄隙缝拍下了方山与方南刘。方南刘,在我老家小埠前以及老伴的娘家边下河南一带,大都称呼这个村子“山南头”,这一点是万万不可漏掉的。
14
15
1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