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图作证)看看这路,可怎么走?
刘福新
话说我们这些昌乐二中的退休老教师们,自从昌乐二中搬迁到胶济铁路以北后,原校址又经历过宝都中学(建制已撤销)和高中补习班,前年开始被承包商慧眼看中,又变为“香格里拉”,如今“香格里拉”小区正在建设中。
不论教育局的头头脑脑们怎么改,大家还是叫这个地方为“二中”,只不过前边加了一个字“老”,权且就是“老二中”了。必须说明,这里的“老二中”比高崖那儿的“老二中”还嫩得嫩。现在也只有这么叫了。
老二中原有三座教职工宿舍楼,一号楼不知何故成了宝都明珠小区的一部分,剩下的两座教职工宿舍楼,青年教师随着校址北移基本上搬迁到新校址去了,剩了老人没处去,仍居住在这里。我们这些人可就遭了罪了!
说遭罪不是空穴来风,建筑工地从开始到现在,机器轰鸣,这个还不算遭罪,即使遭罪也没法说,哪个工地不是如此?我说不应该遭罪的只有一条:让我们怎么走?
原来的学生宿舍楼和学校食堂之间有一条很窄的小道,是我们出出进进的必经之路,可现在让南方几个省份的建筑工们给弄得脏兮兮的,早就没法通行了。好多从这条小道路过的昌乐二中老教师走着走着,楼上泼下菜汤和面条水来,我就经历过一次,还亏走得慢了一步,菜汤子只不过泼到我的自行车前轮上了,否则就直接泼到我头顶上了。
大家知道这条以往的必经之路是绝对不能通行了,好在食堂与原锅炉房之间有一条很短很短的通道,只好拐个弯走这里了。可香格里拉很会办事儿,单单就在这条很短很短的通道南端建了个水龙头,专供建筑工人及其老婆孩子洗手洗脚洗菜洗衣服,整天弄得湿漉漉的,晴天行走也很困难,更甭说阴天和下雨天了。
已被拆除了门窗的原学生宿舍楼东头成为出出进进的唯一通道,这座学生宿舍楼与教育局家属院紧紧毗连,所以教育局的老干部们也遭罪不轻。前段时间,教育局的老干部们就曾多次提意见,原因是这些南省的建筑工人在原学生宿舍楼上随地大小便,臭气熏人,特别是住在教育局家属楼南边一排的老干部们时常忍受着污浊气体的攻击,焉能不生气?好似现在稍稍差点儿了。
可我们老二中的老教师及其家人的走路问题仍然不能解决。我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此事,也曾请与我一起的市民记者冯某来看过,他在昌乐传媒网发过一篇文章,但依然不能解决。
若说这件事儿,一是香格里拉小区的法人代表要负责任,因为你既然在此处建小区,理应经常来看看这条路。二是建筑工地的承包人要负责任,你既然承包了这个建筑业务,出出进进也不光是我们老二中的人吧?三是昌乐二中现任的领导要负责任,毕竟这里住着的是为昌乐二中做过贡献的老同志。在此处干活的工人们要负责任,即使你是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也需提高自己的素养。我这人从来都是一个平民主义者,对于农民工是十分同情和尊重的,你们拉家带口到昌乐来挣碗饭吃确属不易,但你们也要体谅我们这些老二中住户们的感受不是?
为了尊重这些来昌乐香格里拉小区打工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们,我一直未打听他们(她们)的原籍,直到8月3日下午我在拍照时,看到一位妇女走了过来,我才询问她的原籍,她说她是安徽人。听说还有几个南方省份的人,我不一一叙述了。我觉得他们在这里居住的同时,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请诸位看我拍下的图片吧。
(一)8月3日拍的图片
这条以往的必经之路越来越不像样子了!
我们老二中的人每天往外出进的就是这条路!
晴天,从楼上淌出黑水来;雨天更甚!住在楼上的建筑工人们,你们这是往楼下倒什么呀?
从老二中往外走,有个小拐弯,很难行走。看到过来了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我问她是何处人士,她说她是安徽的。突然想起来,我们的国首也是安徽人。
进入教育局家属院稍微好走点儿了。
但有时候也是泥泞不堪。
这条进出教育局家属院的通道原来是一堵北墙,扒开后,供老二中和教育局的人行走。但这里地势比较低洼,很容易积水。
(二)工人及其家属所住学生宿舍楼西头
老二中的学生宿舍楼现在住着外省来打工的男人及其老婆孩子,他们实在不容易,但是垃圾堆在楼口,我们老二中的老教师天天从这里路过,总看着不那么顺眼,特别是下雨的时候觉得很脏。
(三)7月23日拍照

从老二中往外走,经过教育局家属院,得拐一个小弯。可就是这个小弯太难走了!每逢到这里,我就犹豫,究竟是骑着车呢还是扛着车呢?
宿舍楼前的路总是这么湿漉漉的。因为这里安装了个水龙头。
大车小辆都经过这里。
这条原来的必经之道,谁也不敢走了。即使不怕脏,也怕楼上泼下菜汤子来。
(四)7月5日拍的片子
如今老二中的人和教育局的人都走这里,这里地势很凹。一下雨就积水。
这个地方也开辟了一条路,教育局的人可以不走这里,老二中的人有时候走这里。但下雨天很难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