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背山携水的郭齐店子
标签:
郭齐店子神韵背山携水风景秀丽郭齐水库郭齐刘刘西海界沟杂谈 |
分类: 昌乐村影 |

3月2日,在洪运饭店吃过午饭,我又电告妹夫邓汉军,说要到郭齐店子和三官庙采访去。
朋友小田拉着我与妹夫在宝通街缓缓而行,我对妹夫说:“你在五图包村不错嘛,这里背山面水,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不愧为潍坊生态建设的‘西花园’呢。”也许是午饭喝了一大杯酒的缘故,还没到桂河大桥,我的心就蠢蠢欲动了,我的手就摆弄开相机了。刚到桂河大桥,我急忙喊停车,郭齐水库像一颗美丽的珍珠洒落在宝通街路旁,午后的阳光给郭齐店子抹上了一层色润,正如它的村名一样吸引人。再看宝通街北面,首阳山南边的山坡矗立着潍坊市市委党校,起伏的山谷和红墙绿瓦组成了线条和色块的绝美组合,给郭齐店子周围的群山带来了诗般的节奏和韵律。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昌乐县以及五图街道的决策者们正扎实地践行着一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啊!
从宝通街折入郭齐店子,在原村委(现在的村委办公地点是邵家庄)小憩,支书刘西海(也是郭齐店子、邵家庄、半截楼、观音庙、三官庙五村的总支部书记)奉茶相陪。当我问起这个村的姓氏,刘西海书记娓娓道来,他告诉我,郭齐店子都姓刘,只有一户姓赵的,住姥姥家,已经是第二代(入赘丈人家是第一代)了,也入了刘氏家谱。他还告诉我,他名字的“范字”不是“西”而是“锡”,他们家族班辈的“范字”是以“金木水火土”排列的,他的“范字”是“锡”,为19世,高一辈18世的“范字”是“培”,隐含有“土生金”的意思。对于昌乐县境内的几支刘氏,我是大体了解的,譬如我的祖宗繁衍下来的“于留刘”,原名营陵黄村刘氏,祖址在今开发区小龙角一带,是昌乐最早的刘氏家族之一;五图街道郭齐店子一带的“郭齐刘”,也是一支比较大的有影响的刘氏家族,还有“懒边刘”、“苍山刘”、“菜园刘”等等,恕不一一列举。
趁着朋友小田和妹夫邓汉军与刘西海喝茶的当儿,我独自一人去寻找灵感,先拍下了那条古来有名的大沟——郭齐店子与观音庙的分界线,然后沿着村西小径细察郭齐水库,拍摄中遇到一位“怪人”,我之所以说这位老农是怪人,是因为他对我的回答很有趣,当我问起“您贵姓”时,他答:“我还就是不知姓什么呢?也许‘第一’是姓刘吧?”后来,我回到办公室,笑谈此事,支书刘西海说:“一定是XXX,他是个醉汉子!”
之后,我给宝石城管委会的干部徐爱玲打了手机,请她到郭齐店子一游。然后让小田驾车南驰,去采访三官庙。待返回郭齐店子,匆匆给刘西海书记等人拍照,最后到邵家庄,在那家与“郭齐村支部办公室”斜对过的小饭店晚餐。
郭齐店子,曾用名郭齐,位于五图街道辖境西北部。金朝时已经有了村落,时由郭、齐二姓立,故名“郭齐”。继而,因村中有经营店铺者,遂改称郭齐店子。历史就是这样的奇怪,如今的郭齐店子竟然都姓刘,没有一家姓郭的和姓齐的。对于郭齐店子,我的了解是很浅浮的,姓氏的演变就是一个谜,当由齿德者解读之。总之,郭齐店子是有神韵的,遥远的不知道,但这里不知何朝何代聚集了一批昌乐县的刘氏先民,他们的后裔秉承了祖先的勤劳智慧,为这块背山携水的村庄继续添光加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