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文)后董家坊子印象

标签:
后董家坊子印象好学生魏录东李佐吉同事李光亮医院李春荣杂谈 |
分类: 昌乐村影 |

(原创图文)后董家坊子印象
刘福新
站在我曾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蓦然回首,才发现——我的青春岁月曾与这片黄土地接触深深,青春就是半部或一部仓促的书呀!这部书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始,没有华丽的篇章,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拼搏和几行虽然趔趔趄趄却走得充实的脚印。
漫步在初春的后董家坊子大街小巷,伫立于村西的河水桥畔,给我不少记忆,这些记忆有温馨也有惆怅,但无论如何,后董对于我来说,远比另两个叫做董家坊子的自然村要深厚和凝重许多许多。
在我担任联中业务负责人的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不知何人定了一个规矩:社中领导联中,联中领导小学。后董小学的教师队伍是比较令我满意的,李光亮为首的小学教师,每逢周六下午例会,都及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而他们离着联中最远。那时候教学并不列为学校工作重点,但在我心里,学生成绩毕竟是重要的,后董小学出了几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魏录东、李佐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犹记得后董小学那个雅静的小院,北面是一溜教室,南面是办公的所在。院中有个乒乓球台,院外有几棵高大的树木。每逢到后董,总让我闻到一股浓淡相间的墨香,大有超离凡尘之感。彼时不曾留下一首小诗,而今,后董再次相唔,可惜笔已无墨,难抒情怀。
按照我的采访惯例,略述后董来历:后董家坊子,曾用名董家坊子,行政原属南郝镇,今属城南街道,位于街道辖区西北部。明朝中期,董姓立村,经营作坊,得名董家坊子。明末董氏又在村南另立两个村子,以方位,本村改称后董家坊子。
很凑巧也很幸运,一进村就遇到了后董小学原校长李光亮,在他家小坐,请来了几位熟人,有原支书李光俊,还有朋友李光军。交谈中了解了不少近况,唯一遗憾的是老学生除了李世吉,别人未曾遇到。李世吉跟我在官庄联中上学,我在1976年夏秋之交到南郝社中任教后,这一茬学生也到了南郝社中,是社中七六级二班学生。一见面,就幽默了一句“老师在联中时批我,在高中时批我,这回就别再批我了。”
想去拜访几个老学生的父母,譬如魏录东;想去拜访一个新浪网友的家居,这个网友的父亲是我的老学生,叫李佐吉,在联中时担任班干部,品学兼优,给我的印象很深。皆因后董是第一站,采访的时间太长了,唯恐中董、前董采访不完,只得离开。途径李振吉的宅院,未曾进去。当然,也有不争气的老学生,高中毕业后行迹不正,难于着笔,不赘。
有一件高兴的事儿不能不说,那就是李光亮这位老熟人亲手抄下了后董村简介的两页记录,今录于下:
董家坊子系明朝中期董氏所建,考证是从董姓的墓葬中发掘的一碑。所载,康熙三年(1664年)所葬。按董氏三代计算,再向上推二代,大约是明朝中期嘉靖年间(1560年),距今建村大约四百二十余年。
至于为什么叫“坊子”,无人所知,无可考证。
另外,村西有尧河,又名蕤溪,考证是从学校的一碑文上所发现,大清道光二十七年载,至今在校。
传授人:李宝珍
查阅人:李光亮
李氏家族李云来后董家坊子,据推算大约是公元1670年左右,距今大约330余年。
2000 年11月28日
在这两页记录(图片见下)里,我还有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尧河古代还称过“蕤溪”,睹此字,不禁联想翩翩,葳蕤者,草木繁盛,可以想象尧河过去的美丽,而现在,河滩狭窄,河水细小,岸边垃圾遍布……咳!我不愿意再想下去了。
最后谈一谈后董家坊子现在的姓氏,据李光亮等人提供,如今的后董家坊子有五姓:李姓户数最多,其它姓氏有魏、王、于、史。五姓之中,李姓有李春荣者,人民医院某科护士长,原来也干过后董小学民办教师,后考入医校,毕业后从医;王姓中有王金铎者,现任职焦化厂,多有过从;魏姓有魏录东者,现任职昌乐一中物理教研主任,每逢年节都给我发短信,从无拉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学生;于姓里有于明德者,我在官庄联中任业务负责人时,此人调到联中任教,手续是我经手的。史姓里有个史恒春,也是熟人,近年未见其踪。
2012年2月12日21:20完稿
后董家坊子街景之一
后董家坊子街景之二

后董家坊子原校长李光亮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