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村庄)昌乐县前池子村采访札记

标签:
前池子历史底蕴晾甲池七大姓图片 |
分类: 昌乐村影 |
笔者在1971——1973年在龙旺联中教学,学校就在前池子和后池子东边不远处。前池子和后池子村,迄今水源充足,夏天水流地表,记得三十年前在龙旺联中时经常去学生家家访,见村西许多沟湾,湾边长满苔藓,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时间”给一切有形的物体披上了一件外衣,那件外衣就是苔藓,它把一切无形的事物也包裹在一件外衣里,而那件外衣就叫“遗忘”,因此我无法从苔藓这件外衣里寻到历史的记号,但我可以想象出这些沟湾和苔藓是秦末名将韩信曾经踏足饮马和晾甲的地方。人类不能复制历史,但可以想象,想象可以穿越时间隧道,犹如思维插上了翅膀,于是自然地联想到秦末为刘邦争天下的名将韩信。
其实,这种想象是有根据的,据《昌乐县续志.杂稽传》载:“(昌乐)城南二十里有村曰韩信村。村西有晾甲池,北有安军埠,又有前营后营二村。相传汉韩信击齐军破龙且时屯兵于此,乡人以名其村。”
我们先说前池子,行政隶属城南街道,位于街道辖境西南部。最近的记载是,明朝中期,李姓从常家庄迁此立村,以村后有晾甲池,取名前池子。
11月28日在岳泉某酒店午饭后,与肖广德顺道进入前池子村,在一条南北街道,拍了几幅片子,然后折入一条东西街道,幸喜西边有水洼,也算不枉此行。这片积水显然不是晾甲池的原始地址,但也可以印证此地常年积有水洼。
接着,我们进入了后池子,拍下了池子社区新建的民居。事有凑巧,遇到了一个学生李邦臣,李邦臣曾在我负责的官庄联中任教,不知后来为何弃教务农了,时间短,不及细问。让他带路采访高村。之后,返回,拍后池子老槐树,从一高高的积土翻过,再次进入前池子,拜望老同事王洪德。这一段经过很复杂,采访前池子的过程中还夹杂着后池子和高村,但不得不略加叙述。
据我的学生李邦臣提供,前池子有冀、张、侯、朱、王、司、姬七个姓氏。在七个姓氏里,不用思考就能想到每个姓氏里学生的名字:冀廷祥、张祯、侯振明、朱秀梅、王义忠、司元祥、姬美欣。除了第一个名字外,其余都是我的体育队员。
曾从网上搜到城关文化站站长王爱民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昌乐县村庄命名的特点,在“以‘前’和‘后’命名的村庄”那个小标题里,却漏掉了前池子和后池子。
至于前池子名人,我曾听一位小学教师司元成说过,前池子有个姓张的,民国时期位居高官,其母亲逝世时,连蒋介石都送了挽联。听到此事已经四十年了,详细情况已忘。
顺便说一句,这个村的文娱宣传队搞得很火。历年来昌乐县城群众活动,譬如正月十五的跑耍,他们的节目有声有色,我曾拍过他们的照片。
16、2011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跑耍。这是池子社区代表队,右边的即是前池子冀廷祥。
【提到前池子和后池子村的博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