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2010-12-10 15:06:02)
标签:

管庄东边

那个果园

勾起回忆

今番重访

拔茵陈

竹板园门

植物围墙

杂谈

分类: 流年碎影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刘福新

 

11月18日,为了摄影也为了了解点儿地方风俗素材,跑的地方真不少,耿家庄、王家庄、东管庄、西管庄,四个村子虽相隔不远,但避免不了走走停停,停停看看,看看问问,问问拍拍,又是搭讪又是详谈的,一路下来,有些疲倦,可我还惦记那个果园,因为那个果园给我的记忆太深了。

那个果园常进入我的梦。我闲下来时就想,为什么只有梦里才出现那些美好的记忆?为什么只有梦里才会将那些精致的画册全都摆放在自己面前?任我怎样翻阅,一幅又一幅……

顾不上疲劳,我尽量打起精神,竭力回忆着那个果园的地势和参照物,终于找到了那条路,可又一惊,这哪儿还像过去的模样?两边是大棚,刚栽的是葡萄。我边走边问,还用手势比划着那个果园的模样,可问到的大多是来昌乐打工的寿光市田马镇的人。幸亏我有毅力,终于问着一个在大棚里干活的管庄青年人,他说:“我在这儿种地好几年了,这片地里没有你说的果园,可能还往东吧?”我继续推着自行车朝东走,过了一棵老杏树,还是大棚和葡萄,刚要泄气,蓦地里看到前面一长溜植物排成的园墙,接着看到了那个钉着竹板的园门。喜不自胜呀!真的,当你要寻觅的地方突然出现在眼前,能不激动?

那园门上的竹板,那花椒树或者臭蛴树围裹着的园墙,那园外一长溜南高北低的窄窄的土路,那园门内北侧一个蓄水的水泥小平房,那越往东越高的梯田模样的果园,一下子满足了我的渴望。就是那不知什么树上悬挂着的红果果,是我从未见过的。

其实,最早“发现”这个果园,不是由西而东寻来,也不是从东面和北面找到的,而是从南边觅得的。记得那一年春天,我与老伴从昌大路折入路东一片没有庄稼的春地,空地里、岭子下专寻那似露未露的野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远一眼近一眼地看,不知不觉走过了长长的好几段耕地,眼前出现了一个马蹄形小树林。小树林里的草尚未返青,野菜也很少。小林子紧靠着一个果园,我与老伴不谋而合,转到了园门前,大声喊了几句,就听到一位老头的回答声,我们说明来意,老头(其实后来才知道,老头比我大不了几岁)接纳了我们。老头很热情也很善良,他对我们说:“东边那片园里苦苦菜、荠菜不少,可我刚喷了农药;这一片没洒农药,大胆地拔吧。”此后,我与老伴又去过两次,与园主夫妇便熟了。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插图1:洗干净的荠菜)

     还有一年春天,我独个儿赶到这个果园,在南端有一小块空地,紧邻着稀疏嫩小的果树,阳光雨露给予那块空地很大的恩惠,所以长满了嫩绿的白蒿芽。白蒿芽是我们当地的俗称,学名叫做茵陈,听说还有叫做柏蒿的,当然也是俗称了。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插图2、春天的茵陈)

 

如果你不拔野菜,你根本不知道那种激动的心情;如果你不喜爱野菜,你根本不晓得一见如故的喜悦。那天去的晚,已经近午时分,但由于贪婪,一直拔到午后才动身回家。老伴蒸了几笼扇,成了我好几天的美味佳肴。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插图3:洗净的茵陈)

当然了,挖野菜的过程最重要的不在于得到而在于享受,这与我上面谈的美味佳肴并不矛盾。因为拔野菜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和大自然来个零距离接触,还可以体验如寻宝般发现野菜的欣喜,可谓一举数得哪!

本想补充一点有关野菜特别是茵陈的资料,现在是冬天,有违季节,来年春天到这个果园再写吧。

那些年没有数码相机,不能将当时发现的野菜拍下来,也不能将当时激动的心情拍下来,只能从百度里搜几幅图片贴在这里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拍摄的果园就在管庄东边,也就是昌大路东边。说到这条昌大路,我昨夜曾询问公路局赵副局长,他说不清楚。就在我打这篇博文之前,我的手机响起来,原来是赵副局长打过来的。他说:“我查了查,叫‘昌大路’,不过现在的‘昌大路’只到高速公路了,过了高速公路就并入大沂路了。”很感谢这位公路局的赵副局长,还想着我昨夜的电话。那么,前边那篇博文里对他不满的几句,我也就删除了。

 

                                     2010年12月10日15:00草稿完成

 

 

       附11月18日鄙人所拍图片: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继续推着自行车朝东走,过了这棵老杏树。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2、又走过了这个大棚。大棚东边有一丛至今绿意盎然的植物,什么植物呀?我不知道。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3、这里到处有大棚,大棚里栽着葡萄。许多干活的人都是外地来打工的。我就遇到了好几帮寿光人。按说,寿光市的经济比昌乐好得多,可是并不意味着农民都有钱。前些日子,我在孤山北麓的十里堡也遇到过寿光市的两个农民,我问来昌乐干什么?他们回答:“当狗呢!”原来那两个寿光市田马镇的农民在给孤山矿主看门。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4、刚要泄气,蓦地里看到前面一长溜植物排成的园墙,接着看到了那个钉着竹板的园门。喜不自胜呀!真的,当你要寻觅的地方就在眼前,能不激动?那园门上的竹板,那用花椒树或者臭蛴树围裹着的园墙,那园外一长溜南高北低的窄窄的土路,那园门内北侧一个蓄水的水泥小平房,那越往东越高的梯田模样的果园,一下子满足了我的渴望。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5、就是这不知什么树上悬挂着的红果果,是我从未看到过的。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6、这就是园门内北侧一个蓄水的水泥小平房。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7、通往园主房屋的小路,如今变宽了。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8、好几年没来了,这位大嫂不认识我了,当我提到在果园南端拔茵陈时,她想起来了。“你是哪个老师吧?”我答“是的。”看来,她对我拔茵陈的印象很深。

这次论起年龄,她老伴仅比我大两岁,而她比我们夫妻还小两岁。当然按照我们昌乐风俗“锅(哥)大,盖垫小,论哥不论嫂”。看起来一直致力于农活的人就是显年纪。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9、这里有一口大瓮。不用说,是临时蓄水用的。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0、没顾上摘下来的苹果。也可能苹果太便宜不值得摘下来卖吧?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1、我要寻找南边那片我当年拔茵陈的地方了。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2、回拍园主居住的地方。原来这条路很陡很窄,如今变样了。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3、这里还有开花的呢!不是荠菜,荠菜开白花;不是曲曲芽,曲曲芽的叶子不是这样的;不是苦苦菜,苦苦菜的花朵没有这么大;看来,好似是婆婆丁(我们当地叫婆婆丁为‘大苦菜子’,学名是蒲公英)。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4、果树长了好几年,树枝密了,进不去了。那一年去拔茵陈的地方还在大里边呢,如今都栽满果树了。原来我拔茵陈的地方没栽果树,是一小块空地,南边一往无阻,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雨露;现在,果园南边已经成了一面高墙,没有茵陈滋生的条件了。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5、同图13。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6、大嫂陪同我出了园门,院门内的月季花还在开放着。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7、看到了这棵柿子树上的柿子,我笑起来。大嫂说:“柿子没顾得摘,都让鸟雀啄的一个窟窿一个窟窿的。”我说:“你老俩行善积德了,给鸟雀留下了食粮。“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8、这是我往回走的小路。我原来是从西边来的,太难走,往回走变换了方向:往南走。这条往南走的路我好似也走过的。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19、原来这里两边都是果园,如今兴起了好多企业,修建了高墙。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20、原来,可以从这里的两个建筑物之间出来。当然,要是明年再到这里,说不定这个空隙又是一个水泥砖瓦院落了。


那个长满野菜的果园幸好还在!      21、出来的地方斜对面就是生态园——前些日子在宝石城管委会大楼那个编辑部办公时,经常去吃工作餐的酒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