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侃侃“丑”与“温柔”
刘福新
古有四大丑女,可她们都被英雄相中,成为传唱至今的范例。可这是例外,特别是现代人,一遇见丑人,恨不能学那孙大圣一个筋斗云,远远地逃离。前些年听到歌坛有一句“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词句,经赵传演唱后,一时间,社会上不要以貌取人,而应注重人的素质和内涵的呼吁,大有蓬勃势头。但以我看来,那不啻是幼稚可笑的学生腔,一旦在场面上动真格地叫上板,可要吃大亏的。在时下的人间烟火中,只要外在有个“丑”在,内在的温柔即使千真万确,也没有把你当盆菜的。
昌乐二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有不少例子,一位下肢有残疾的女生高考分数不低,品行更没得说,可各校招生人员一目测就纷纷找理由拿下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昌乐二中曾出了一个山东省文科高考状元,北京大学闻讯兴冲冲来取,可一看黑黑瘦瘦矮矮的模样,赶紧摇头而去。难道“丑”就这么让人害怕?
一直纳闷和费解的是,在我们几千年文化传统中,一直对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人报以不屑,但实际施行起来,这个标准就行不通了。纵使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如果容貌欠佳,你就别想得到应有的评价。纵使你腹有良谋,但是假如你嘴上不甜,拙于逢迎,对不起,让潘安、西施上吧,让巧舌鹦哥领唱吧,你到后边歇去吧。
私下里考虑,怎么今人更不如古人呢?小矮子晏婴使楚不辱使命,假设找个大个子小白脸担当此任,恐怕这场外交就砸了。残疾人孙膑横扫敌军如卷席,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例子只不过是个例子,不能普遍运用。按鲁迅先生的观察方法,不正是乏其例才特意给历史上几位丑人特别点缀的吗?忘记什么时候听过一句话,大意是“中国有些事情是做得说不得,有些事情呢,则是说得做不得”。看来,这“丑”与“温柔”定是属于后者了。
2009年1月6日17:40匆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