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字不苟成佳话

(2010-01-05 16:12:43)
标签:

一字不苟

古人佳话

高适

骆宾王

月落一江水

月落半江水

杂谈

分类: 文辛文言

                   一字不苟成佳话
                       (高适像:百度下载)


 

                      一字不苟成佳话

 

                      刘福新

 

一字不苟者,字斟句酌也。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作文每一个字都要斟酌。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反复思考后方出。出处一说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亦有说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学而篇中》:“因说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作诗为文,率尔操觚,必有瑕疵,字或未安;千锤百炼,斟酌尽善,方臻妙绝。清有褚人荻(字学稼)者,著有《坚瓠七集》,其卷四便讲述了一个“一字不苟”的故事。

高适,沧州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字达夫,性磊落,尚节义。年过五十始为诗,骨力苍老,才思奇纵,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他在任两浙观察使时,一年秋季,途径浙江嵊县北四十里的清风岭,见岭势峻险,下瞰剡溪(曹娥江上游),遂命笔题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其后不久,高适于政务之余冷眼细阅此诗稿,忽悟月落时江水随潮减退,只有半江,一江则失实矣,于是想改“一”字为“半”字。但未遽行也。

后来视察台州事竣,再次登览清风岭,特至僧舍,亲索笔墨改正前诗。僧云:“前月有一官过,称此诗极佳,但‘一’字不如‘半’字,改易而去。”高适心怀赞佩,不禁惊问何人。僧曰:“义乌骆宾王也。”

古人一字斟酌不苟如此,堪称“士子楷模”。窃思余之用字随便出之,惭愧惭愧。

 

                                                        2010年1月5日

 

                    一字不苟成佳话

                                     (骆宾王雕像)

 

           说明:发文过密,回访耽迟,故而关闭评论栏。

 

附:剡溪

本人附录说明:欲寻清风岭图片,不可得,可见浙江嵊县旅游机构之不力也,所幸搜得一幅剡溪图片与介绍,或可补其缺憾。但,文中一字未提高适与骆宾王“半字师”之事,又一遗憾!

下面附介绍剡溪的文章。

 

    剡溪由新昌澄潭江和嵊西长乐江于嵊县东门外会流而成,至上虞与曹娥江相接。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胜景。沿溪古迹迭续,历代众多诗人学士或游,留下了无数咏剡名篇及趣闻逸事。 

    剡溪为嵊县境内的主河,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会流而成。澄潭江当地人叫南江,因江底坡度较大,水势湍急,也称“雄煤”;长乐江又叫西江,江底较平,水流缓和,称为“雌江”。洪水来时,两江汇合之后,中间夹有一条细长的水银色带状水流,把雌雄两水隔开,南面浑浊而浪涌,北面清亮而波平,形成一江两流,中嵌银带,直到远处才融成一片,堪称奇观。 

    剡溪平时立争沙明,鱼虾历历可数,夹岩青山,草木葱茏。山溪涧流汇入江中,其势或奔泻急湍,或潺潺流淌。江水浅处为滩,船筏工称为“坝头”,有朱家坝、艇湖坝、杨溪坝、金鸡坝等。天旱时,船筏工至“坝头”须拉纤或下水背拽,寒暑不分,故他们多喜饮酒,冬以取暖,夏以解乏。溪流深处为潭,有杉树潭、仙岩潭、清风潭、?浦潭、钓鱼潭等名称。船筏至此,便放下撑竿而改用橹楫,水涨风顺流下,此时船筏工坐船筏头呼啸直驶,乐而忘情。 

    旧时剡溪两岸沙地多植乌桕、桑、竹,一到秋季,一片桕林由浅黄而至深红,犹如朝霞,与晨曦夕阳相映辉,倒映溪中,使溪水五色斑谰,景色醉人。现桕树已稀少,但桑、竹却有增加,树林竹园中,时有禽鸟栖息,或翱翔太空,或鸟语林间,再加以一路溪声山色,云海松涛,白帆点点,鸬鹚扑簌,真是美不胜收!剡溪顺流而下,一路有山、艇湖、竹禹溪、杉树潭、仙岩、清风、?浦、黿头渚,统称“剡溪九曲胜景”,为外地来嵊者必游之地。 

    县城隔江岸边,原有罗星亭,亭基为一石砌高台,沿阶而上可凭栏远眺四周景色,亭边沿江两旁,多栽竹子、杨柳,亭中有石桌石凳,文人雅士常于此饮酒赋诗,既可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可唱“大江东去”,婉约、豪放两情皆宜。由于流水冲击,年久失修,于“文革”期间塌圮。现有人建议,在江边择地重建此亭,并扩建为罗星公园,公园尚待实施。江流离县城2公里处叫艇湖,为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回艇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即出于此。岸边有山日艇湖山,山由有艇湖塔,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建,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圮。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重建,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行数里为禹溪,禹溪一名了溪,据传大禹治水毕功于此。再下约5公里有现代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之墓,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又行1公里处为?浦潭岸边有巨岩伸入江中,与嵊山相向壁立,传说此为一山,禹凿而为两以决水,吴越王钱镠曾于此驻舟题诗。宋王十朋有《大?山赋》抒写?山景色。剡溪真可谓融自然景观为一体。 

    李白有诗“此去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杜甫诗日“剡溪蕴异秀,天姥引归帆”。王十朋也有《剡溪春色赋》吟咏剡溪风光。这些杰出的诗篇更为剡溪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