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梅溪子

(2009-04-24 22:03:29)
标签:

孙女

梅溪子

育儿

旧作

已发表

电视报

家庭

翻拍

照片

分类: 刘氏家族

                        

  (散文)梅溪子      

                   (压题图片:孙女梅溪子。前天中午拍摄。)

 

          (散文旧作)梅溪子

 

                刘福新

 

    我问孙女梅溪,“爷爷为什么叫你梅溪子?”孙女歪着头想了想,嗲声嗲气地说:“爷爷和我亲。”这含意,从没与她说过,而她却把这个昵称解释得这么贴切,真神了。

    去年暑假后,孙女上了幼儿园,恰好我也办了“内退”,全家就数我是个“闲人”了,照顾孙女的任务自然地落到了我头上。时间长了,与孙女便难舍难离了。不知何时,叫着叫着便叫成梅溪子(“子”读轻声)了。

    梅溪子好动,像个男孩子,比我那孙子梦溪还泼辣。她喜欢做游戏。我就自编了不少游戏,有“打罗囤”、“墩搭墩”、“开火车”、“跳房子”等。每个游戏都伴有儿歌,比如:“打罗囤,打罗囤,挣个饽饽梅溪子啃,梅溪子啃不动,小心梅溪子的腚。”这些游戏,适合孙女好动的天性,在跑、跳、爬、起、蹲、撑中感知外部世界,从而引发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

    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记忆力、模仿力,经过思考,会转化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次,她又要我给她讲《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料不到,她却给我出了个难题:“爷爷,井那么深,猴子怎么到井里的?”“不是讲过了吗,猴子一个接一个下到井底吗?”“那井里的猴子怎么接起来哪?”孙女的话让我吃了一惊,长到五十多岁,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就做起了实验:糊一纸绳,从灯棍上垂下……尚未做完,突然想到,这仍不能解答孙女的问题。是啊,地面的猴子可以从树干上或凭借地面窜跳一个个接起来,那么井下怎么接呢?我对孙女说:“猴子可以扒着猴子下去再接起来啊!”“那猴子掉下去怎么办?”这话虽幼稚,但却是全神贯注地发挥着她的想象力,用影视戏剧的行话讲“她进入角色了”。四周岁的孩子,开动起脑筋来,让人追都追不上。“打破砂锅璺(谐“问”)到底”是小孩子的优点,应该循循善诱,如果你一句“小孩子家,怎么这么唠叨?”会将一位未来的人才扼杀在摇篮中。

    曾听一位邻居告诉我,“你这孙女有点早熟,考虑事像大人似的。”我问是怎么回事,邻居说:“她妈妈来接她,要抱她上车,她嚷了起来,‘还没跟爷爷奶奶说一声呢?’硬是不上车。”我知道,梅溪子是怕我们不知道她回妈妈那里去了,让我们担心哪。多么乖的孙女啊!

    一个周末,我端坐写字台前,构思一篇散文,就把不上幼儿园的孙女留在客厅里,她懂事地说:“爷爷,我不吵,你写吧。”但写的时间长了,有点累,一回头,发现梅溪子静静地站在我身后,不知什么时候进了我的书房。我问她做什么,她说:“不做什么,看爷爷写字呢!”我突然悟到:我应该离开写字台一会儿,尽量多陪陪她,就弯下身子,“梅溪子,到外面玩玩好不好?”孙女一下子搂住我的脖子,显得很幸福……见此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把抱起孙女,“走,咱到大街上玩玩去!

 

                                                 写于 2001529

                                                 刊于2001年6月20日《广播电视报》

                                                 再刊于2001年《家庭》第七期

 

 

 

         附记:前几天曾到一位好友那儿读博文,好友写的是教育孩子成才的随笔,我在留言里答应将这篇早已发表的旧作拿出来晒晒,为了不至于失信朋友,特地贴在这里,望来访的朋友不吝赐教!

 

    另附孙女刘梅溪的部分照片如下:

 

                             

          (散文)梅溪子

            图1:梅溪子今年好长,个子快要撵上她奶奶了。这是前天中午拍照的。

 

 

 

      

                           

 

                                  

      (散文)梅溪子

                   图2:半身。拍摄时间同上。(4月25日晚八点做了第二次处理)

 

 

          (散文)梅溪子

                    图3:在客厅。拍摄时间同上。

 

 

          (散文)梅溪子

            图4:大约一个月前,我在建设局门前遇到梅溪子,给她与她的同学拍照。

 

                     (散文)梅溪子

                  图5:拍摄于2007年清明节。在天然猎场。

 

                                   

           (散文)梅溪子

              图6:孙子梦溪、孙女梅溪在梁山。拍摄于2008年夏天。

                            

 

           (散文)梅溪子

                      图7:2008年7月在东阿鱼山。这里有曹植纪念陵堂。

 

            (散文)梅溪子

          图8:2007年5月1日,在安丘青云山。是2008年翻拍的照片。

 

 

            (散文)梅溪子

                   图9:2008年冬天在我的书房。

 

 

        (散文)梅溪子

            图10:与孙子梦溪在昌乐公园。是翻拍。大概是2001年吧?

 

                      

        (散文)梅溪子

                  图11:属于翻拍。刚退了一个牙。是2006年吧。

 

 

         (散文)梅溪子

            图12:这一幅也是翻拍。时间记得最清楚了,2000年元旦那一天,

           在昌乐公园大门外草坪上。

 

                          

            (散文)梅溪子

               图13:属于翻拍。大概是2004年吧?在昌乐公园。

 

 

          (散文)梅溪子

               图14:2007年5月在青岛海滨。后边从左至右是我的老伴、大儿媳、

           孙子。前面是梅溪子。

 

 

           (散文)梅溪子

              图15:2008年暑假在梁山。是我的学生张乐方拍照的。

                (乐方现任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散文)梅溪子

              图16:属于翻拍。时间:2000年冬天。梅溪子三周岁多。

 

                                     

           (散文)梅溪子

                图17:属于翻拍。梅溪子过百日。

 

  (散文)梅溪子                                 图18:梅溪子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拍于2008年5月。 

                         

 

              后记:终于将去年翻拍的照片又重新处理了一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