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2008-12-23 19:17:32)
标签:

昌乐县城

文化路

宝都中学

教育局

杂谈

分类: 昌城衍变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压题图片:昌乐县文化路中段的教育局。从文化路东拍摄的远景)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刘福新

 

          【前言】今天写下这个题目,也是属于偶然,前些天突然发现在昌乐县城文化路的“文化市场”增加了几家文化单位,这是由于县城正进行建筑规划,拆除了一些旧建筑,一些单位就搬过来了,譬如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加上原来的文化教育部门以及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民营商店,这文化路更热闹起来了,也感到“文化路更文化”了。我觉得有必要将现在的文化路拍摄下来,作为将来向后人讲述今天这段历史的立体资料。无论今后这条文化路发展得多快多辉煌,起码现在的文化路比我1982年来这里时好多了!也算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成果展。

     我今天下午出去的太晚,拍摄到后来,已经薄暮时分,又不大一会儿,华灯初上了。

     需要补充的是,文化路中段也就是与宝都中学、建设局对面,有昌乐县进修学校,后划归昌乐二中。

     原来还有一座建筑物,里面有计委、科委、地震局等部门,也属于文化范畴,现在已经拆除待建。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这个大门挂着八个大小机关牌子,我们戏称它“八国联军”。

      另外建设局南面原本是体委大操场,如今是“福州商城”了。

     下面的照片基本上是按照今天下午拍摄的先后顺序发出的,各个建筑物不分先后。个别插进的除外。譬如教育局田恒林的著作、《山东商报》记者站负责人以及“春秋文化”经理潘爱国先生、名人文体。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我从1982年至今居住的昌乐县宝都中学。这里原来是昌乐二中,所以好多

            人称这里为“老二中”。我是从二中退休的。这里还住着不少二中老教师。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2:界于昌乐县宝都中学与长乐县教育局之间的“潍坊天和电脑学校”。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3:昌乐县教育局。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4:教育局大院宿舍楼里住着一位文友,他叫田恒林。他在部队是搞宣传工作的,

         转业后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县政府研究室、县教育局工作,从教育局党委书记任上退休。

         田恒林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兄长、文友、网友。我一直没把他当作一个党务干部,而是

         将其看做一个勤奋、厚重的文人。他一直笔耕不辍,且看他赠我的著作,就可略见一斑。

             从左至右依次为:散文集《三叶集》,1998年12月出版;随笔集《心语》,2001年

         5月出版;长篇小说《山高路远》,2002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高天流云》,2003年6月

         出版;小小说集《真正的棋手》,2006年8月出版;历史长篇小说《齐之初》,2008年9月

         出版。

             因为此篇博文主要是介绍文化路上的建筑物,故而不能详述。另外,教育局还有几位

         经常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的老同志,此处不赘。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5:这是今天晚上从田恒林先生长篇小说《高天流云》书中翻拍的一幅照片。

             由于相机的问题与光线的问题,更由于鄙人拍摄技术的局限,效果不怎么好。

            (此事尚未与一墙之隔的田恒林兄联系,是突然想到要补充这几幅图片的。)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6:田恒林在赠我书里的署名与印章。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7:教育局对面的“文化路市场”有许多与教育有关的建筑物。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8:前天,我才看到这里有一家“山东商报”工作站。我曾到

                   二楼拜访过记者站负责人以及“春秋文化”经理潘爱国先生。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9:《山东商报》记者站负责人以及“春秋文化”经理潘爱国先生。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0:邮局历史是文化的重要传媒。它位于文化路与利民街的十字路口。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1:文化路有多家电脑商店,“方正科技”只是一个代表。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2:这是文化路市场其中一条巷道。左面是刚搬过来的昌乐县图书馆,右面是

            “华中希望读书社”。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3:这是12月18日下午,给昌乐县新华书店一位工作人员赵女士拍摄的。她站的

          地方就是现在临时搬过来的昌乐县新华书店。而我还在昌乐城南郊的“七里沟”对面发

          现了新华书店的新办公楼与仓库。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4:从文化路路东拍摄的昌乐县教育局。教育是文化的基础。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5:居住在此处多年,却熟视无睹,一直不知道路东这一大片建筑物的名称,

           今天下午拍摄时才注意到沿街楼上的“昌乐县文化路市场”这八个大字。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6:这是昌乐县建设局,离宝都中学也就几十米,院里有设计院等科室。我们

          现在看古代文明,不就是看建筑遗址吗?所以它当然属于文化范畴。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7:文化路与孤山街十字路口东面是“老邮局”,这里现在是

                移动通信与网通公司所在地。按说,它的位置不在文化路。但离的很近。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8:文化路与孤山街十字路口东侧的“中国联通”。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19:我历来以为眼镜店属于文化相关的服务项目。这里眼镜店不少。这里只

          拍摄一家“亮晶”商店,它与“中国联通”斜对过。是我的一个南郝老乡徐某开的。

 

                                          

             (摄影)昌乐县城“文化路”文化建筑物掠影

              图20:大雨过后的教育局办公大楼,是今年暑假拍摄的。原图片为“名人文体”已

                      删除,换上这一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