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福新
刘福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0,682
  • 关注人气:59,0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2008-04-02 14:34:04)
标签:

心雨

张大姐

若荷

读后感

杂谈

分类: 文辛随笔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可能是取自榕树下社区精华图片)
 
 

           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文 

 

4月2日给心雨两幅画作的评论:

 

    已经欣赏过不少心雨的书法与画幅了,心想理应写一篇比较认真的小评论了。但我却不知道心雨的性别,来到心雨的博客,题头照片是一女性,那就该称呼女士了,但还是觉得弄明白的好,再次回到他的“个人空间”,明明标着一个“男”字。










    我不懂书法,更不懂美术,但我从小还是喜爱的。记得1982年到昌乐城里的唯一一处高中任教,带了自己平日里随便画的一册活页本,里面还有原来所在的农村高中同事们的题词,题词也是随随便便的,不但证明着我们的友谊,也说明着我们之间的随意。但到城里后,很快不见了,不知谁拿走了?由于教学的繁重与班主任、教研组长的劳累,我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画过。可是那一段往事还是牢牢记在心里了。

 

    看了心雨先生的这两幅画作,如果只说他的艺术风格“简洁有力”,不分析他的思想对作品的渗透、笼罩,就只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本质。

 

    以愚之见,心雨的两幅画作,前一幅没标出题目,第二幅是写着《黄果树瀑布》的。粗放的总体线条与细腻的局部互相映衬,瀑布里那四块凸出的石头,就如同“中流砥柱”一般,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匠心所在。这样的匠心也许是作者自己最好的为人处世的明证。

 

    一个艺术人(恕我还不能称呼您艺术家,还是了解不深的缘故)是清苦的,他必须受得了孤独,否则他便写不出好作品?是的,我们的作家画家书法家的确应该这样。譬如一个画家,他不能像今天我们博客里的混混一样,浮躁得要命,顽皮得出奇,为了一次参赛而到处拉票,死乞白赖地让人家给评论,这样是万万不可的。想着出好作品,就得沉下心来,面对着自己所要画的森林、河流、高山、大海、滩涂、瀑布,捕捉一草一木在光、影中的变化,倾注出自己所有的智慧,挖掘出自己所有的潜力,释发出自己所有的灵感。

 

    一个民族有苦难也有荣耀,一片树叶也有它自己的自豪与烦恼,不管是恢宏的还是渺小的东西,画家都应该琢磨出它们的本质与表象的不同。我们民族的性格在世界上很像一些种族的结合,譬如犹太人与俄罗斯人。我们的民族历来是博大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忧郁。所以我们的画家往往在自己的作品里存在着两种内涵:俄罗斯民族的博大豪放与犹太人的忧郁睿智交错在一起。这两种不同的内涵复合在一起,就注定了我们一部分画家的风格。

 

    这样的思想内涵,也就带来了一种必然的倾向,简洁深邃有力,笔触跳动中负载着那么多的心思,好似每一块云彩都在幽幽低吟,每一块石头都在愤愤呐喊。你站在画幅前,觉得画幅就这么小,却装下了作者那么大的原动力。这是多么值得敬重啊!

 

    鄙人不懂美术,也就早年间的一点儿爱好,实在算不上评论,就只当一点儿学习感受吧。外行之言,还望作者与读者原谅!

 

心雨先生博客网址如下:

http://blog.sina.com.cn/machengyideboke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心雨先生刚发的画作之一)

 

4月2日给张大姐文章《一桥之隔两重天地》的评论

 

    怎么我看到的评论里,没有一篇是真正读过文章的呀?这样的评论能叫做评论吗?读后十分悲哀!


    真正的评论,不管文字水平如何,起码得读一读作者的文章,说几句紧扣主题的话。譬如这一篇文,作者写的是她连续几天看到的与“桥”有关的情景与感受。









    主要是描写了八里台立交桥、南开辖区卫津路桥、复康路桥等地方的治安等状况。一座桥就那么大块地儿,可是桥的两边却泾渭分明,桥这边治安良好,群众挖坑栽树,干得热火朝天;桥那边公然黑市交易,没有任何执法人员的影子。









    同样属于共产党的领导,近在咫尺,截然不同的两重天,截然不同的两片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地方政府存在着太大的差距,那些无所作为和“不作为”的政府官员、“人民公仆”吃的穿的行的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实在对不住他们自己的“铁饭碗”,对不住政府的委托,当然了,更不对不住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期待。

 

    张大姐的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zhangdajie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张大姐博客题头照片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张大姐相册里的照片)

               

 

 

3月27日若荷《愿女性筑起进取的心境》读后感

 

 

    香港女作家方娥真女士有一篇《将军与旧梦》,写的就是一部分女人的心态:“英雄白头,美人迟暮,她们的世界最是令我水深火热地唏嘘。我每次都要为他们而皮膚起一阵阵触动的疙瘩。”


    而作者若荷女士在叙述了几段有关女人四十的感受之后,一转笔锋:“四十岁的女人已经懂得,任何的成就都是以艰辛的劳动和智慧为代价的,因此,在不懈的进取之后,你明白了怎样以女性的自信和自豪去煅烧成熟去征服事业,去发展自我。”









    “发展自我”,这是一种爽朗、一种豁达、一种平淡之中见精神。我赞赏这种精神!

 

    若荷女士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myssm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若荷新换的博客题头照片)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若荷女士博客第30页《美丽的枫叶》一文中的图片)

 

 

附几句题外话:

 

     (一)心雨是个男性,可能好多人被他的题头照片弄糊涂了。我也如此。刚才还看到有个叫“语者”的评论者称其为“才女”呢。

    为了证明我的猜测,我看了心雨的相册,可惜里面根本不能“验明正身”,只得无功而返。但是从他很早的一篇博客文章《永远的财富》里,我却知道了他的名字叫刘鹏跃,他的爱人叫陈默。因为结尾里有句:“最珍贵的则是那有小草般信念和力量的陈默老师做了我的妻子。”

 

   (二)张大姐第二幅照片可能是她的两位亲人,如果左面的一位是张大姐的母亲的话(包括婆母),那么她们一家就是“四世同堂”了,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多么幸福的一家子!多么令人眼馋的一家子哟!

 

   (三)若荷与我都属于《中国作协》圈的管理员,最近我才光顾的多了些。因为我每一次去她的博客,都会受到强烈地感染。一是构思的奇妙,二是文字的功底,三是她已经在许多纸质报刊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尽管过去时,不可能都留下我的读后感,但是我读得很细,譬如她的图片,我就是在她的第30页(往前翻)一篇《美丽的枫叶》里寻到的。

   另外,从她的“个人空间”里,得知她的身高168cm,体重50kg.即使我这个北方老朽见了也会注目良久呢!

 

   (四)以上的话,本来我在里面直接打好了,不知道碰错了哪个机关,一下子全没了,好不懊丧!这是重新打的。

 

                  (读文札记)心雨、张大姐、若荷文章读后感

 

【博友评论精粹】

 

   (1)悠然:这是老师的第二篇读文笔记,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很用心的;是啊,用心读别人的文字也是一种学习,但愿大家能够明白其中的味儿,这种过程,很难得!有时间,定会拜访老师推荐的这些文字。

 

   (2)佳慧:看到您的新作,体会到您对每篇文章的阅览和用心,向您老取长补短。佳慧给您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3)贵州老高:而今能像你这样认真评论的人太少了,一是浮躁心理,二是有的人也不会论,文章尚未读懂,从何论起?

    另:你说的好友修改,我打开几次均未找到“名片”,后边的就更未找到了。我真笨,能否再详细告诉我一下好吗?愚兄先谢了。

 

   (4)海阔天空:看了你的博客非常感动,说实话能够这样向你认真读博友文章,用心体会文章内容的真的不多,看后感觉自己非常悲哀,我是一名不称职的管理员,很多时候没有认真用心去读博友的文章,你的这篇博文深深感动了我,我会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博友的每一篇文章!

 

   (5)文辛:读一篇文章、评论一篇文章、编辑一篇文章在我来说,都很费劲,特别在编辑中,由于打开的网页太多,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譬如这一次就是如此。



    下一阶段,我要发自己的博客文章了。况且我还不止有新浪博客。已经积攒了许多素材,去年的旅游文章迄今还没打出来。




    当然,鄙人还会继续关注朋友的文章,尤其是好友的大作,但不能保证篇篇这么详尽,因为我的时间是有限的。

 

   (6)莫郁:欣赏文幸老师读博的真诚,确实的,现在真正认真读博的人不是太多。笔者在本博中开辟了一个专栏,专题为博客版《同一首歌》,专门邀请特邀作者写自己认真读精品博客的体会。全部是原创作品。已经介绍了十三首歌。受到大家欢迎。凡介绍别人的作者或被介绍的男博,女博都增加了许多访客。这也是笔者努力推崇的——认真读博,你会有另一番收获!

 

   (7)鹤舞斜阳:文辛先生《读后感》之读后感,字字见真诚,篇篇挚友情。
博圈交往事,当树此文风。

 

   (8)张大姐:您是位很认真的老师,能够认真读别人的文章并能写出读后感非常不一般。我应该向您学习!由于时间太少的原因我一般情况下很少仔细看圈友们的文章了,但是好朋友的文章、好题材的文章、吸引我的好文章我会认真看的。
您贴的照片我没有看到,通过您的描述我猜想可能是我母亲和我弟妹在青岛的合影。您说得对,我们家是四世同堂,我母亲有我们兄妹四人、五个孙子辈、两个重孙子,我们是个关系处得很好的大家庭。

 

   (9)路来森:若荷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似乎专写散文,文笔确实不错,文章的构思更是巧妙;而且人品极好,总是扬人之美。
    没想到刘老师还精于赏画,而且评论的话语极是内行,真正是佩服啊!

 

  (10)若荷:辛老师,感谢你为我写了这么多评论,很感动,通过您的关注评论文章我能感觉得得到,你是一位态度严谨的人,对什么都用心的,以后多交流,期待您的继续指导我的文字,,我的照片也在博里的,现在我发到我的头像里。

 

   (11)四不像:\"一个民族有苦难也有荣耀,一片树叶也有它自己的自豪与烦恼,不管是恢宏的还是渺小的东西,画家都应该琢磨出它们的本质与表象的不同。我们民族的性格在世界上很像一些种族的结合,譬如犹太人与俄罗斯人。我们的民族历来是博大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忧郁。所以我们的画家往往在自己的作品里存在着两种内涵:俄罗斯民族的博大豪放与犹太人的忧郁睿智交错在一起。这两种不同的内涵复合在一起,就注定了我们一部分画家的风格。\"
    刘老师还说自己不懂画,如此精彩独特的见解,已经的深知画画的意蕴了。很赞同您的关于民族特性的概括。

 

   (12)心雨(匿名评论):刘老师:早上好,昨天由于去较远的山头栽树,晚上回来已经晚了,感觉挺累的,草草去圈里看了看,一眼就看到了你对我两幅拙的精彩评价,深感自豪,在此致谢!祝您愉快!

 

   (13)青松:老师欣赏的,就是我喜欢的!

 

   (14)原来你也在这里:俺也不懂画,但知道画的灵魂来自画者的底蕴。

 

   (15)倚梦聆风:读了每段文字,被文辛老师的认真感动着。

 

   (16)枕石听涛:阅读欣赏了,好!
枕石听涛回访我的朋友感谢您的精彩留言,谢谢你的一贯支持和关爱!也祝你的博客越办越精彩,博文越写越漂亮.也祝朋友万事如意健康快乐!

  

   (17)蝉儿:这里需要的就是用心品读,每一篇博文,包括自己写出来的.不一定要被加如精华,而是有感而发的评论.(楼主注——谢谢蝉儿,您知我心也!)

 

   (18)蜃楼鸟:刘老师对待为文的谨慎,对待博友的真诚,真的好令我们佩服和感动啊!能得到您的认真品读和推荐,是他们的实力和幸运!俺假期里才有空去拜读,一定要去的!

 

   (19)蜀道难:您是个认真的人,热情的人,天天给朋友做广告,您的朋友真幸福!(楼主注:老朽绝对不是为朋友做广告,我也不是做广告的主儿;再说有的人还不能算是我的朋友。只不过读她们的文渐渐多了,有了一些感受罢了)

 

   (20)一壶漂泊1973:"发展自我"说得真好,其实我觉得发展自我也就是在人生的过程中不断的挖掘自身潜力,不断的完善自身处世观。确实,活一辈子不容易,一辈子严格要求自己更不容易。每次读刘老师的文章总让我觉得有一种感动在心头,这种感动是您对别人文章的认真,对自己文章的严谨以及对朋友的那种坦荡。我想每个来过您博客的真正朋友都有这种感受!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一句:这老头,是个真汉子!:)

 

   (21)原来你也在这里:先去读了若何的几篇博文,知道她家乡快过桃花节了,体味到她对家乡质朴的眷恋!
    读了《再吃喝母亲做的八宝粥》,“...幸福是什么,...是一碗母亲亲手熬制的八宝粥,是全家聚首的一顿平常晚餐,是雪花飘着花季已过的坦然,是朋友之间的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句问候,是人到老年携手夕阳的温馨与从容,它平凡而又深刻,丰富而又简单。”感受了来自内心深处的温暖和坦然!

  

   (22)心雨:“刘老师:早上好,昨天由于去较远的山头栽树,晚上回来已经晚了,感觉挺累的,草草去圈里看了看,一眼就看到了你对我两幅拙的精彩评价,深感自豪,在此致谢!祝您愉快!”

 

    (23)云子:鄙人不懂美术,也就早年间的一点儿爱好,实在算不上评论,就只当一点儿学习感受吧。外行之言,还望作者与读者原谅!
    我也不懂美术,但却懂得您是在认真用心的读朋友的博文,您的评论真诚详尽。

    老哥哥,您用自己的真诚感动着博友,您是一位令我敬重的良师,从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感谢您。

 

   (24)可晴:来欣赏刘老师推荐的精品,同时来向大家学习问好,感动于刘老师如此细致的整理与评点。如此负责,如此真挚!

 

   (25)文辛:回四不像、贵州老高,关于“好友”的修改(包括升级与移动位置)步骤如下:

(1)点击您自己的“名片”(网名前面的图标),进入您自己的“空间”。
(2)点您自己照片下面的“查看好友”,显示您的所有好友。
(3)如果那您从来没动过,必定都是“普通好友”。在“普通好友”后边有【修改】二字。您点【修改】。
(4)出现三种级别:普通、亲密、删除。如果您要给某人变动,譬如升级到“亲密”。在“亲密”前面的小方框“打勾”就行了。您在“亲密”前面的小方框里打勾了,原来“普通”前面的方框里的“勾”就会自然消除了。
(5)出来“确定”时,点“确定”。此后您所修改的好友就会自然列在您“好友”位置的最上面了,时刻可以在首页里看到。

 

   (26)忘忧草:读文章,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走马观花式的到处窜,结果你什么也没有发现什么也没有记住,这是对时间的浪费。倘若如此,何不闭目养下神,休息一会儿呢。
    很欣赏文辛老师的态度。第一次来此就是因为你在一个博友的文章后跟贴,被你的诚挚所感动的。呵~
    一直在说,写下一篇文字,无论好坏,能得到中肯的评论,是非常荣幸的。

 

   (27)李爱:读后感—读者与作者心灵撞击所产生的文字:作者用“心”写出的优秀作品与读者用“心”写出的读后感,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样散发出绚烂的光华!为能读到老师这样的文字和原作而幸福着、感动着!!!
    —老师的两篇读后感读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