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连载)《侯景乱梁》第五十章 改都江陵(63)

(2007-11-15 16:51:38)
标签:

文学/原创

侯景乱梁

建都江陵

梁元帝

萧绎

即位诏书

承圣元年

江陵城区图片

分类: 文辛小说
(长篇小说连载)《侯景乱梁》第五十章 <wbr>改都江陵(63) 
今天的江陵县城区图片(取自网上)
 
 

            第五十章   改  都  江 

                 国难君危两不知,痴心但望嗣皇基。 
               江陵侥幸足私意,蜗角偷安得几时?

    却说侯景叛乱平定之后,群臣连连上表劝进,萧绎尚未马上答应,但却暗暗派人寻求传国宝玺了。    

    传国宝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这传国宝玺曾由侯景带走,嘱伪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掌管,并殷殷面嘱道:“若我死,便将此玺沉入江中,别让吴儿再得到此物!”    
    赵思贤唯唯受命。    
    在逃亡中,赵思贤跟随着侯景。    
    到了侯景为羊鵾所杀,赵思贤持玺潜逃,从京口渡江,中途遇上了强盗,赵思贤为了保命,便将这传国玺扔在了草丛之中。    
    赵思贤侥幸逃得性命,奔至广陵,把这一情形告知了郭元建。你想这郭元建是何等样人?此人是个有心术、懂兵法,且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他怎肯就此罢手?于是派人去寻找,果然如愿以偿。    
    郭元建得玺后,献给了北齐行台辛术;辛术转献齐廷。这传国玺从此以后遂为高氏所有了。
    十一月的江陵。
    湘东王萧绎在王府披阅王僧辩从建康呈送来的劝进表。他觉得再扭扭捏捏实在没有什么必要了。他现在想的主要是:到底选择建康还是江陵作为今后的都城呢?   
    三国时的吴、东晋、宋、齐以及先帝都是在建康坐龙庭的,但经过这四年战乱,已经残破,他实在不乐意再以建康为都城。惟一的选择就是他多年经营的江陵了。    
    他想:这江陵东接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西临高低起伏的鄂西山地,南濒浩浩的万里江水,北接襄樊、南阳与中原相通。先秦时的楚国就曾在此建都,楚国在这里经二十个王,历四百年左右。我何不也在此建都呢? 

    他想:当年我的五哥萧续在这里病殁,先帝调我到这里时,我当时那个高兴劲啊,入殿谢恩和入阁受任时靴履都跑破了。我为何那样激动?因为这里不仅地处京都上游,形势险胜;而且这里是与建康、京口、广陵、寿阳、成都并驾齐驱的商业中心。在这里可以收到更多的商税,做为政治军事的支柱;有了这经济上的后盾,我干什么都会得心应手的!    
    他想:江陵是战略要地啊!我知道,三国时的关羽曾在这里筑城。那时候,这里处于魏蜀吴三国时的结合部,经常在这里发生争战,蜀将关羽“大意失荆州”,最早失去的就是公安(湖北公安北)和这江陵啊!自东晋以来,这里就成了荆州的治所。本朝不是盛传着这么一句“江左大镇,莫过荆扬”的话吗?那扬州是指都城建康,而荆州就是我这江陵了。    
    他想:除了三国时关羽在此地筑过城以外,吴国朱然、东晋桓温也曾在这里筑城。如今又经我这么多年经营,是多么壮观啊!我舍得离开吗?你看现在的江陵城:周围七十里外栅,有东西两城,城内有龙光殿、百福殿、东阁竹殿、竹林堂、凤凰阁、玄洲苑,还有我这湘东苑。特别在我的湘东苑里,存放着古今书籍十四万卷,其中八万卷是王僧辩从建康抢救出来的。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是不愿意离开这里了。       
    他想:我现在还有两个很大的隐患,一是西魏的附庸萧察,二是上游的八弟萧纪,皇族里面能与我争夺皇位的就只有这两个人了。他们都离江陵这么近,我正好在此控制他们;要是我离开江陵,他们乘虚来犯,那可如何得了!今年八月里,萧纪这该死的东西,率领他那巴蜀大军连舟而来,我早料到他这一手了,派了陆法和驻守巴峡,他不是兵败逃归了嘛!至于建康北面的敌人无非就是齐国了,那就让陈霸先顶着得了,再说王僧辩还在建康坐镇呢?    
    想到这里,他那只眇了的眼也仿佛明亮了许多。

    太清六年(公元552年)十一月丙子日。萧绎即位于江陵。史称梁元帝。他颁行即位诏书。略云:

    “夫树之以君,司牧黔首,帝尧之心,岂贵黄屋?诚弗获已而临莅之。朕皇考高祖武皇帝,明并日月,功格区宇,应天从民,惟睿作圣。太宗简文皇帝,地侔启诵,方符文景,羯寇凭陵,时难孔棘。朕大拯横流,克复宗社。群公卿士,百辟庶僚,咸以皇灵眷命,归运所及,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极不可以久旷,粤若前载,宪章令范,畏天之威,算隆宝历,用集神器,于予一人。昔虞夏商周,年无嘉号,汉魏晋宋,因循已久;朕虽云拨乱,且非创业,思得上系宗祧,下惠亿兆,可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逋租宿负,并许弘贷;孝子义孙,可悉赐爵;长徒锁士,特加原宥;禁锢夺劳,一皆旷荡,与民更始。令众周知!”

    这道诏书一下,当然是贴满梁朝廷管辖的全国城乡。
    但这即位诏书却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萧绎虽然承认了王僧辩入都后追谥萧纲为简文帝,庙号太宗,但却根本没有承认萧纲的年号。诏书中那句“可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的话再明白不过了。    
    梁武帝萧衍于太清三年五月饿死台城,即公元549年的6月。到第二年时,萧纲改元大宝,那时的萧绎仍称太清四年。大宝二年,萧纲被侯景害死,又让萧栋当了皇帝,萧栋改大宝为天正元年,这一年是公元551年。萧栋的龙椅还未坐热乎,就被侯景废去帝位,自立为汉帝,改天正元年为太始元年。侯景太始二年,即公元552年,败死,这长达四年的侯景之乱,才算告平。那么,这里边就有个问题:公元551年至公元552年侯景的“太始”可以否认;萧栋在萧纲之后侯景之前,其实没有几个月时间,这个“天正”也可以不理睬;但是既然承认了萧纲的帝位为合法化,怎么不承认萧纲的年号呢?退一步说,梁朝廷被侯景的年号“太始”中断了,但也不过是一年而已。如果觉得接不起来的话,可以不考虑衔接的问题。如果觉得萧纲为侯景所立,不予承认“大宝”年号,满可以在诏书中略加说明。又何必抬出个早就死了三年多的人(萧衍)的年号来呢?    
    更有意思的是:把太清六年改为“承圣”元年。谁来承圣呢?当然是萧绎自己了。那么萧纲不是承接了萧衍的皇位又是承接了谁的呢?    
    这个无父的人,在父皇危难时,坐山观虎斗,根本就没有“承圣”的资格;这个无兄的人,在皇兄受到蹂躏时,更是幸灾乐祸;这个无子的人,在世子萧方等死后,暗暗高兴;这个无侄的人,把长兄昭明太子的后代杀的杀逐的逐,更没有做叔叔的资格。他当上了皇帝是不假,但他能料到他的将来是个什么下场吗?    
    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萧绎即位这一天,不升正殿,只在偏殿中召集文武百官,草草行礼,算是权宜之法。    
    又过了几天,萧绎追尊生母阮修容①为文宣太后,立王子萧方矩为皇太子,并改名元良。其他的儿子萧方智为晋安王,萧方略为始安王。    
    这时的梁朝疆域更小得可怜了。    
    江陵以东,但以长江为限,江北地皆入北齐,为高洋所占。    
    江陵以西,仅至峡口。西蜀一带,有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据守,根本不服从萧绎的命令。这八弟对七哥一肚子的怨恨情绪还未发散出来呢!萧纪亦自立年号“天正”,与萧栋年号相同。 
    嶺南也由萧勃自主,阳奉阴违。这萧勃是由陈霸先起兵时迎为广州刺史的(见本书第三十九章)。
    还有个侄子萧察,投奔了西魏,被西魏封为梁王。后来跟随西魏攻占江陵,也立了个年号“大定”。当然,这个年号是以后的事了。萧察如今占据着荆州的襄樊地区。所以,萧绎连个荆州都不囫囵。    
    看起来,国有乱,外人欺。齐、西魏(后为西周)乘侯景之乱和梁朝皇族内讧,你抢我夺,给萧绎剩下的地方不过千里之地。而且,区区千里之地,眼看着也难保了!

 

【注释】
    ①修容:萧衍在位47年,追封结发妻子郄徽为德皇后。丁贵嫔为他生了长子萧统、第三子萧纲、第五子萧续。吴淑媛为他生第二子萧综,董淑仪为他生第四子萧绩,丁充华为他生第六子萧纶,阮修容为他生第七子萧绎,葛修容为他生第八子萧纪。    
    这里所说的贵嫔、淑媛、淑仪、充华、修容,都是皇宫女官名。贵嫔与贵妃、贵人同为三夫人,位同宰相,官位仅次于皇后。萧绎生母姓石,后改姓阮。修容在宫廷中官位低于贵嫔。
 

        (长篇小说连载)《侯景乱梁》第五十章 <wbr>改都江陵(63)

                            江陵周围地区形势图(取自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