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我对望海社团“往事”征文的印象和意见

(2007-06-11 13:30:13)
标签:

昌乐刘福新

榕树下

评论

望海征文

“往事”

选题

策划

运作

建议

分类: 知识交流
                       (评论)我对望海社团“往事”征文的印象和意见                  
 
                              说明:这是鄙人应邀为榕树下《望海文学》社团
                             写的一篇综合评论。做为转帖,发在这里。
 
                                (鄙人在榕树下的用户名是“昌乐刘福新”)
 
                                         文 辛
 
 

主题:望海“往事”征文谈(三)对征文的评价意见

http://bbs.my0511.com/bbsatt/day_070406/4_QByA8VorxTVV.gif

 

我对望海社团“往事”征文的印象和意见

□昌乐刘福新

(一)开头的话:

孔老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对于快节奏的今人来说,更无暇咏叹。譬如榕树下强劲之旅望海文学社团的此次“往事”征文,倏忽间已近两月,当此之时,每每读到那些“敢爱、敢恨、敢悲、敢怒、敢喜、敢乐,一字一句,真到永远,情透纸背”的文字,鄙人无不冲动。又每每想起望海社团此次征文从筹划伊始,诸多琐细,实在是自我意志与毅力使然。为了让读者随着我深情地走近“望海”,也为追索网络文学后起之秀“望海”的精蕴与
理想,更为深刻地认识那些有着卓越人格魅力的“望海”决策者们,鄙人不揣冒昧,涂鸦几句由衷的话语,也算对望海社团尽点儿绵薄之力吧。

(二)选题:

“往事是人类对于过程的记忆,是对于岁月风尘的积淀,是矗立在心灵地板上的生命驿站。此次征文,有着明显的东方传统艺术思维的印记。在西方人的艺术视野中,向来把激情的产生看作瞬间的爆发和触机,而在东方人的艺术观中,向来主张对于记忆资源的发掘和整合。而这样一来,那些看似平常的往事表象,那些看似瞬间即逝的生活碎片,那些看似飘忽不定的情感浪花,一旦被岁月的陈酿所腌制,所陶冶,所过滤,便都具有了一种承载着人类心灵奥秘的因子,从而具有一种恒定的特质。也许其间不乏悲郁,不乏遗憾,然而,在征文的作品中都已经沉淀为一种美好的清流。”这是咸阳杨焕亭先生在其《漫步在文学的画廊中》的一段。

青竹笠老师在其《汇集心灵的田园,五彩缤纷的天地》一文里说,“往事,这个题目出得真好。往事,是生命的积淀;往事,是生命的感动;往事,是生命的琴弦。散文是抒情的最佳载体,每一篇往事,都是发自内心的浪花,汇成情感的海洋,向望海涌来。”

“在征文之中,‘我’是不假服饰,衫履随意,以本色本相亲炙读者的。说征文最具自我色彩,最见性情,说征文贵在有真我,这都是深谙这一文体的独特风神之论。”
“好的征文,应该敢爱、敢恨、敢悲、敢怒、敢喜、敢乐,一字一句,真到永远,情透纸背。我认为,这就是真情征文的魅力。”

闲吟今秋说:“当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有一些东西在岁月的尘封里显现了金子般迷人的光泽,于是在沉淀中的往事中回味。某件事,某个人,某种情感,或许对他人并不重要,却触发了作者的心弦。然而如何能使个体的东西,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写作的水平和技巧了。”

林间小草说:“往事是一座古老的木屋,用来安放流浪的灵魂,静静地舔舐心灵的伤口。往事是时间的驿站,在心态普遍浮躁的今天,让心底的一份温情有停泊的地方。往事是一张发黄的照片,让无情的岁月能带走青春却不能夺去永恒的怀念。往事还是人生旅途的回程票,直达人性的圣殿,洗涤出真善的灵魂。”

从以上几位望海骨干人物的话语里,我们尽知选题之妙,要言不烦,不需鄙人赘言。

(三)策划:

“通过与报纸联合举办征文,让网络文章与传媒结合的理念进一步成为现实,切实改变
游戏网络作品无稿费的窘况。同时,通过举办征文,锻炼培育社团的编辑、评论队伍,增强社团自身的造血功能。”飞歌社长的这段话是对这次征文活动的最好诠释。

鄙人曾经不止一次收到社团的信件,殷殷之嘱,拳拳之语,迄今记忆犹新。鄙人不止一此阅读论坛里的主题贴,依稀看到了社团决策者那种殚精竭虑、枕戈待旦的压力。凡此种种,足见“望海”把此次征文活动当做了执著以求的作业。

继而,社团不断地在论坛里发主题帖,在“望海”的感召下,不时地有榕树下学界耆宿和青年有为者参入进来,好多人的作品都是从工作隙缝里草拟而成的,却篇篇感人肺腑。这么多的高水平作者与高水平作品云集“望海”,并不断地引来众人五彩缤纷的“往事”回顾与遐想,为榕树也为网络文学世界增添了感人而生动的
美丽

我忽然发现,“望海”不仅以其孜孜不倦地努力誉满榕树,还以其坦荡地、不加丝毫遮掩与避讳地,将自己的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这种人格力量就让我更亲切更真实地认识了她,而且让我惊觉到一个社团应该具有这样的襟怀与追求。


(四)运作:

说起运作,我真地目睹了此次征文的全过程。以下是4月6日主题帖《望海社团举办“往事”社庆征文拉力赛》主题帖的《征文要求》:一、要紧扣“往事”主题,写出自己值得铭记回味的往事。二、内容
健康向上,通过拣拾往事中失落的珠贝,体现往事的珍贵和无价。三、只收散文,字数严格控制在1500字内,必须是原创,拒收“修改稿”。四、投稿时请在题目前加【征文"往事】标识。

为了卓有成效地运作,“望海”决策人告诫社团所有工作人员说:“这次‘往事”征文,是对我们社团编辑、评论、版务队伍
能力和工作绩效的又一次考验。这次征文预计来稿还是很多的,因为我们社团有诚信,对作者负责,上报纸的‘用稿信息’发得及时,来稿多是正常的,对编辑的及时编发及编者按写得是否精彩,对评论的及时跟上及评论是否多,是否有亮点,对版务部及时登记、统计、通联等要求都比较高,对社团各个部的运行质态又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对社团每个人又是一次锻炼和考验的机会。”

为了使征文活动有个好的开端,社团号召“全体成员要全力以赴”。具体要求为:“社团全体成员要带头积极写稿”;“评论工作也要加强,提倡编辑多写评论,评论部更要作好组织动员工作”。由于计划周密,所以开头一帆风顺。

为了使征文活动不断掀起高潮,社团特别重视 “征文的汇总帖子及与作者的通联”等工作,特意嘱咐说,这些具体事“请欣儿和酒暖来做”。我早就知道欣儿和酒暖在社团的作用,那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还对几位大将分派了任务:“征文商请耘池墨砚、闲吟今秋、菊香满楼、开花石头每半个月对社团征文活动中的社团推荐文章从不同的角席进行一次综合述评。”这些综合述评我都一一看到了,对他们辛勤艰苦的劳动,怀有深深的敬意。几位社团骨干在社团的作用,也是无人替代的。当然了,还有个浅水芦苇在默默地汇总评论,向编辑、评论员发送红包、鲜花。她是一个劳动在幕后的无名英雄。

为了使征文保证质量,社长飞歌还告诫所有投稿的作者:“就征文这一体式的常态和定数而言,清爽精炼,简短隽永,是征文作者应加注意的。在素材的处理上,征文作者要下一番剪裁笔削的功夫。在语言的提炼上,要以朴素自然为尚,讲究含蓄,节外生枝,累赘琐碎,是为大忌。”你看,这是多么细致的要求呀!

现在,征文即将结束,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社长飞歌又在6月6日发布了《“往事”征文大家谈——热诚欢迎各位参加!》的主题帖。鄙人看到主题帖里跟帖十分踊跃,大多是肯定,但也有改进或者反思的意见。进而,飞歌鼓励大家提出对他个人建议与批评意见。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社长的人格魅力。为何“望海”征文活动运作得如此成功,这当是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五)建议:

近来读了不少论坛里的帖子,感到有的意见格外重要,譬如冷眼热泪老师说:“这次征文,很成功,提升了社团的人气,凝聚了人心,并且,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很不错,望海社团目前蒸蒸日上,吸引了其他社团的老写手给社团投稿,这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社团有一个形式松散,但心灵凝聚的班子,有一个胸怀宽广,正直无私的社长,有一群喜欢文字,坦率诚恳的编辑,这是社团发展的基础,网络的文学社团,靠的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力,靠的是它的水平,靠的是很多作者,同时靠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活动……”

冷眼热泪同时又说:“和平面媒体
互动,是件好事,但不要把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作品,看得太了不起,平面媒体有很多的限制,在那上面发表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有很多的好文章,可能恰恰在报纸上发不了,所以,对此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写文章最根本的是表达你的思想感情,不单单是为了发表,作报纸副刊多年,知道很有一些投稿专业户,六一来了写六一、五四来了写五四,十一来了写十一,文字充满激情,内容空洞无物,但作为报纸,有时候必须唱这种四季歌,其实就是发表了,也不会有几个人看。”

可能是经常在平面媒体上发表文章的原因,我对冷眼热泪老师的看法深表赞同。虽然“让网络文章与传媒结合的理念进一步成为现实,切实改变游戏网络作品无稿费的窘况”是一大改革,但不能否认,许多人并不是为了稿费到榕树到望海来的。

还有,窃以为,靠这样的活动,能够提升“望海”在榕树的人气,能够 “锻炼培育社团的编辑、评论队伍,增强社团自身的造血功能”。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错误的以为征文活动越多越好,也不要一看到其它社团搞活动就沉不住气,那种跟了别人屁股后面跑的现象,“望海”是坚决不能做的。要做,就像本次活动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每周一次赏析文章也太累。如果所付出的劳动受到普遍重视尚且可以自慰,但实际情况是,除了编辑、评论员与驻社作家,如今到论坛里认真阅读的人很少。写赏析文章的人耗费了大量精力,得到的回报却了了无几。为此,我建议:是否减少赏析的密度?在关键时刻,有目的的发一发。

以上意见,皆不成熟,诚恳地请求社团决策者、行家里手以及广大的读者批评指正。谢谢!

 

(附:飞歌社长在主题帖里的跟帖,跟贴太多,恕未转载)


很好刘老师的评价和意见! —— 飞歌  回复于 2007.06.10 17:58

刘老师为了“望海”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是那样的殚精竭虑;是那样的热爱有加。社团为有刘老师这样的老师和挚友,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刘老师的意见,我们将认真学习,并在以后的社团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社团就是要通过这样不断的小结和反思,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升社团的运作水平。

感谢你——刘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