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福新
刘福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0,682
  • 关注人气:59,0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连载)《侯景乱梁》第三十三章《饮恨长沙》(44)

(2007-06-10 16:46:08)
标签:

文辛小说

饮恨长沙

萧纶寄书

萧绎

萧誉

王僧辩

庾恪

杨坚

分类: 文辛小说
(长篇小说连载)《侯景乱梁》第三十三章《饮恨长沙》(44)
 
(长篇连载)《侯景乱梁》第三十三章《饮恨长沙》(44)
 
                 文 辛
 

                    第三十三章   饮  恨  长 

 

                   岳阳甘愿作附庸,西魏乘机占汉东。

                   为灭长沙先歃血,邵陵无计救同宗。

 

    按下侯景血洗广陵后又生悔意不表。

    单说远在西边的江陵、长沙、襄阳一带,叔侄之间一片刀光剑影,杀气腾腾。

    岳阳王雍州刺史萧察害怕湘东王荆州刺史萧绎的兵势,投降了西魏。雍州刺史的府治在襄阳,襄阳与西魏的地盘相邻,萧察进了保险箱,有西魏庇护,萧绎再也不敢向他寻衅。

     西魏权臣宇文泰早就觊觎靠近汉水的梁朝土地,以萧察甘为附庸为条件,出师南进,杀柳仲礼,夺安陆,将汉东一带的梁朝土地占为己有。但西魏的胃口很大,蕞尔汉东之地,根本不能满足。南下的统帅杨忠也认为:梁国叔侄内战,正是夺取梁国地盘的最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却说杨忠驱师到了石城,兵锋极盛,进逼江陵。

    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这会儿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是个内战的狂热分子,但与西魏争锋却还嫩着点儿。

    西魏在大丞相宇文泰治理下,国力强大,政治远比梁国清明,人才济济,各怀韬略;而梁国正在遭受特大的浩劫——侯景之乱;况且梁国最大的外藩湘东王萧绎四面树敌,怎能招架得住西魏杨忠大军;更何况,自两晋以来,早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态势,退居到南方的汉族士兵见了北方的胡族士兵,就如同老鼠见了猫一样,不战自溃。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的汉族政权总是屈服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汉族在南北朝时期是无可辩驳地衰落了。

    闲话少说,再表湘东王萧绎。

    江陵的湘东王王府。

    萧绎大集文武官佐,商议应急措施。

    舍人庾恪,愿去西魏杨忠大营做说客,以解萧绎燃眉之急。萧绎就派他为使者去见杨忠。 

    庾恪不慌不忙只带了三五个随从,径直赶到杨忠大营之外。

    杨忠听说有一个萧绎的使者到了。心想:“萧绎这个独眼龙,定是吓坏了,派来的说客一定也是个卑辞求饶的软皮蛋。得吓一吓他,看看他胆量如何?“想完,他暗暗递给帐中侍卫亲将一个眼色。亲将立即领会了主帅的意思,大声叫了一声:“带奸细!”

    随着这一声传呼,大帐内的将军们齐刷刷地举起手中的利器,从两侧交叉了起来,只在中间留下了仅容一人弯腰行走的空隙。

    这庾恪不愧毛遂自荐,的确有些胆量。他见眼前架起刀枪剑戟各种兵器,根本没有在乎,大踏步进了大帐,而且昂首挺胸,两侧的兵器不得不迅速抬高。走到杨忠案几前,他打了一躬。两旁将领这时已收起了兵器,大声叫着:

    “来者跪拜大帅!”

    “我是湘东王的使臣,怎能跪拜?我已施了礼了,杨将军也应还礼才是!”

    庾恪不依不饶地望着杨忠。

    杨忠笑了笑,方才站起,双手抱拳,还了一礼。

    “先生身居何职?来此做甚?”

    “鄙人姓庾名恪,官拜湘东王属下的舍人。来此是为了议和。”

    “怕是求和吧!”

    两边的将领们揶揄着。

    庾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笑着对杨忠说:

    “久闻将军英名,不意今日得瞻丰采,真让在下快慰平生。”

庾恪给杨忠戴了个“高帽”。然后不卑不亢地说:

    “湘东为叔,岳阳为侄,贵国助侄攻叔,如何能服天下人?”

    “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我领大军前来,是征讨不服从我们的人,与叔侄无关。如果湘东王愿意投诚,我即便退去了。“

    这话明显地有些强词夺理,连杨忠自己说了未免也有些空虚。

    庾恪笑了笑,不再反驳。因为他知道,在这种强权政治下,反驳是没有用的,反而招来更大的祸患。所以他说:

   “诚如将军所言,等我回去报告了我们大王,再来复议吧。”

   说罢,站起,打了一躬。

   “大将军为国,真是令人敬佩,可惜我们梁朝缺少您这样的人物!”

   这句话倒是庾恪的发自肺腑之言。

   杨忠听了,哈哈大笑:

   “彼此,彼此,庾舍人不也是忠心为国嘛!”

   杨忠直把庾恪送出帐外,自语着也是对手下人说:

   “这姓庾的不辱使命,见机行事,倒是个人才呢!”

    庾恪如言回报,萧绎乃遣舍人王孝祀,送儿子萧方略往质西魏,卑辞求和。又遣庾恪再去杨忠大营复议。杨忠许与通好。接着,由萧绎亲出与杨忠歃血,加载盟书。略云:

    “魏以石城①为封,梁以安陆为界,请同附庸,并送质子,贸迁有无,永敦邻谊;有渝此盟,明神殛之!”

    此盟已毕,萧绎还江陵,杨忠亦退兵北还。江陵解严。萧绎得专心攻打萧誉,发兵助攻长沙。

    这时的萧察早投奔了西魏,成为西魏的附庸国,萧绎当然不敢再与之为敌。而萧誉也不能再向萧察求援。萧察被锁进了保险箱;而萧誉就糟了,面临着被萧绎消灭的危险。

    萧誉只能向邵陵王萧纶处乞师,萧纶倒是想着营救萧誉的,但是觉得自己也是客居别人的地盘,自己的兵员和粮草都严重不足,怎敢轻率行事,没奈何,就想了一法,寄书萧绎,劝他休兵。这书信大意是说:

 

    “天时地利,不及人和,况乎手足股肱,岂可相害!今社稷危耻,创巨痛深,惟应剖心尝胆,泣血枕戈,其余小忿,或宜容贳,若外难未除,家祸仍构,料今访古,或未不亡。夫征战之理,惟求克胜,至于骨肉之战,愈胜愈酷。捷则非功,败则有丧,劳兵损义,亏失多矣。侯景之军,所以未窥江外者,良为藩屏磐固,宗镇强密,弟若陷洞庭,不戢兵刃,雍州疑迫,何以自安?必引进魏军以求形援,弟若不安,家国去矣。必希解湘州之围,存社稷之计,顾全大局,毋俟踌躇!”

 

    这萧纶排行第六,萧绎排行第七。六哥给七弟的信,七弟应该酌量思之;况且这封信,词多痛切,完全是为梁朝大局着想,湘东王阅过此信,理应有所惭愧才是。但萧绎以世子萧方等被杀为借口,实质是为了扫除他日后当皇帝的拦路石,并不是为了手足之情骨肉之义,也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所以萧纶这书信,他根本不屑一顾。他给萧纶回信只说了一句话:

    “萧誉罪在不赦!”

    萧纶接了萧绎的回信,越看越恼,越看越气,掷书地上,慷慨流涕道:

    “天下事一败至此!青阳②若陷,吾亦将葬身无地了!”

 

    且说萧绎令大将王僧辩猛攻长沙城,不得懈怠,王僧辩哪敢有半点怠慢,昼夜不息,杀声震天。架起的云梯被长沙守兵屡屡烧断,攻城的士兵屡屡被守城的士兵用石头滚木砸死于城下沟壕中……王僧辩怕士兵怯懦后退,又派监军纪的将领骑马捧剑督战,哪支队伍后退,就当场斩去队长的首级,所以攻城的队伍攻城更加凶猛。

    在王僧辩大军的强攻下,河东王萧誉怕保不住长沙,想杀开一条血路出城逃跑,突围以后再做计较。而突围以后的去向,萧誉有好几种方案,可总是犹豫不决。这日,萧誉召亲信僚佐会议军机。

    有临蒸令周铁虎,语音伧重(伧音chéng,粗野),膂力过人,身材高大,象一座黑铁塔般,以勇敢著称于萧誉部将之中。前不久,萧绎遣世子萧方等护送萧方矩伐萧誉,萧誉半路截击,萧方等战死,萧誉保卫湘州取得了首战胜利。在这场激战中,周铁虎不避生死,跃马奋枪,杀入萧方等阵中,所向披靡,战功为最。这时,周铁虎粗声粗气道:“大王何必畏王僧辩,以城池轻让于人,末将愿率部死战,管叫王僧辩屁滚尿流、片甲不归!”

    萧誉目视诸将,皆不言声。萧誉幼即骁勇,善马上用弩,兼有胆气,能抚恤士卒,甚得众心。前时因念一母同胞,支援萧察,得罪了萧绎,为萧绎所恨;又拒绝绎令,杀死萧方等,更使萧绎火上加油,誓不两立。萧誉因萧绎承制封拜,以天子名义统军,借皇祖皇叔(萧衍、萧纲)之任命压制诸王,甚为不满;但手下将领大部已经动摇,觉得抗击萧绎,就如违背圣命一般,因此军心不稳。萧誉也正是为此大伤脑筋。

    熟知历史的萧誉非常清楚,所谓的历史、所谓的帝王,无不显出一个字,那就是“抢”。父子、兄弟、叔侄勾心斗角、相互猜忌,无非是一个“抢”字。抢天下,抢江山,为此父子相图,兄弟为敌,叔侄互为鱼肉。自己的祖父篡齐时是如此,自己的三叔萧纲是如此,自己的七叔萧绎更是如此!而自己何尝不是这样?但抢江山得有实力,自己的亲弟弟萧察投奔了西魏,自己孤掌难鸣;更让他心焦的是,自己手下的文武僚佐大部分脚踩两只船,不肯为他出力,只有周铁虎等数人尚效忠……哎,怎么到了这步天地!

    “倘若大王乘夜间王僧辩不备,奋力杀出,投奔襄阳,或许能挽回大局。”一位幕僚献计说。

    萧誉低头思忖。

    “容我再问一句,事已急矣,应即突围,而且要快,否则夜长梦多,悔之晚矣!”那位幕僚又催促道。

    萧誉默默点了点头。决定第二天深夜突围。

 

    当天夜里。萧誉部将慕容华的宅第。

   “有件急事要你们两个办一办,切不可泄露!”慕容华对他的两个亲兵低语道。

    两个亲兵连忙躬身应诺,心里充满了得到主人信任的荣幸和感激,不禁齐声应道:“请将军吩咐,只要用得着我们,万死不辞!”

    慕容华招招手,叫两人走得更近一点,这才象耳语一般地说道:“你二人拿上我这封信,趁夜色赶快缒城而出。信要当面交与王僧辩大将军。如果信送到了,就请王大将军在城外点三堆火为号。去吧!”

    两个亲兵刚要转身,慕容华又叫住他们,笑着说:“等事情办好了,我一定提拔你们!” 

    两个亲兵一溜烟地去了。

    原来这个萧誉的部将慕容华早就被萧绎收买,成了萧绎的内应。

    等两位亲兵走后,慕容华带自己部下以守城的名义赶往南城门。慕容华上了城楼,眼巴巴地瞅着城外,约莫一个时辰,就见城外点起了三堆大火。

    黑魆魆的城外,有人影在暗暗晃动,已经渐渐接近了南城门。慕容华带领手下杀死把守南城门的校尉,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放进王僧辩的大军。

    此时正是三更,河东王湘州刺史萧誉早已睡浓,王僧辩大军在慕容华引领下,到了萧誉王府外,火把通明,王府门被撞开,王府的墙也被砸开了个大口子。王僧辩亲自指挥着一涌而入。王府内数百名萧誉的亲兵来不及穿衣,摸了武器抵抗,俱被王僧辩的将士杀死。

    河东王萧誉从梦中惊醒,听外面动静,好似有人杀进府来了。他根本没想到这一突然的变故,本打算第二天夜里突围,孰料今夜王僧辩大军攻进城来。好歹披了件战袍,提剑迈出寝殿,不想一头撞在一根横斜的树枝上,痛得他摸着眼角,不由得停了一停。这当儿,王僧辩已经到了眼前。

    河东王湘州刺史萧誉来不及出逃,被王僧辩生擒。

    萧誉对王僧辩苦苦哀求道:

    “万望王将军莫要杀我,愿一见七官③。等我指出谗贼,死亦无恨!”

    王僧辩哪里肯听,把萧誉就地处斩,将其首级用木盒盛了送于江陵。

    湘东王萧绎见萧誉已死,下令返回头颅安葬于长沙,总算让萧誉的首与身一处埋葬。

    有萧誉的亲信和憎恨萧绎专务内讧的吏民,在墓前声言要为萧誉报仇雪恨,被萧绎的内线得知,禀报给萧绎。萧绎大起杀心,将他们一一捕获,全部斩首于街市,以威吓长沙的兵民。

  话说先前萧誉将败时,某日照镜子不见了头颅。又在当夜梦见一个高大无比的人占据在他的卧室里,两手垂地,眼露凶光。恍惚中他被这巨人抓住,怎么也挣脱不开。巨人咬他的肚脐眼,他觉得疼痛无比,狂呼求救,始由家人入视,他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好容易将他救醒,他睁眼问巨人何在,家人都不知他在说些什么。

    又不几天,复见白狗如驴,窜出城外,也没有了影踪。

    萧誉自知前景不妙,至此终为王僧辩所杀。

    萧绎攻占了长沙,又增加了他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觉得痛快无比。

    萧绎厚赏“功臣”。进王僧辩为左卫将军兼侍中镇西长史。

    他既然扫清了内部,就该一门心思地讨伐侯景了吧?

 

【注释】

    ① 石城:此处所说的石城,为古地名,在梁朝竟陵郡,今湖北钟祥县城。不是建康的石头城。

    ② 青阳:古长沙别名。萧纶此语实指河东王湘州刺史萧誉的治所长沙(当时称临湘)

    ③ 七官:湘东王荆州刺史萧绎排行第七,故而称其为“七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