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忙碌、充实、愉悦的一天(上)

(2007-03-12 22:55:00)
分类: 文辛散文
忙碌、充实、愉悦的一天(上) 

                        

                      忙碌、充实、愉悦的一天(上)

                                文  

 

    县政协那边还没催着上班,可能对我们四个特聘人员格外施恩吧?春节期间,除了非要我亲自上阵不可的应酬外,我就把自己关在只有一架书橱、一张写字台、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一个座机、一张1、5米宽的棕榈床的书斋里。书斋里最多的是书籍、报刊、剪辑本、日记本,摆满了各个角落。这大约15平方的书房便是我的整个世界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的话,就数那两块印有“广州大初”的窗帘了,窗帘是前年刚换的,图案古色古香,还算比较高雅的那种。累了,偶尔全部撩起看看窗外的云天,如果听到噪杂声赶紧关窗放下半边帘子。我的世界是宁静的、丰富的。我不想出去,我安于这宁静。以前儿子们来时,常婉言劝告,让我不要光守在电脑旁,要出去锻炼锻炼。我知道儿子为我好,但总觉得忙不过来,依然故我。

    8:20,我用信箱密码照常打开电子信箱,处理了两封信件,一封是上海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桃花诗社”赵编辑来的采稿信,另一封是一位临县挚友来的。匆匆回复。

    8:30,打开自己的博客,先用博客密码登录。我一直有着先登录后工作的良好习惯,否则到了朋友的博客,给人家留言时还得费一番折腾,重新登录,否则无法留言;评论亦如此,你给博友评论上了,得用“匿名”发表,而“匿名”是不尊重博友的,人家没法马上到你这里来,即使很熟的早就做了友情链接的朋友,还得让人家在自己博客上寻找地址。我看到有几位新博友对我昨天深夜发的博客文章进行了评论,还有五六位网友的博客留言,有熟悉的也有生疏的。又一阵忙乎,评论栏里表示谢意,留言栏里作简要回复。

    8:50,打开第三个密码到了“榕树下”,这里是我动手动脑最多的地方,大多时候,午饭是得让家里人催促的。记得前些天,二儿媳妇对孙女说,请你爷爷来吃饭,小孙女嘀嘀咕咕:“俺爷爷就是这个样子,不用叫。”被她妈妈好一顿批评。眼看着孙女要哭了,我才匆匆停了。

    我最害怕榕树首页上的鸡毛信,每逢荧屏左上角的那片鸡毛轻飘飘地飞起来,就有种说不出的烦恼。因为榕树下网站的鸡毛信打开速度太慢,有时候10分钟还不一定打得开,即使打开了,总是好几封,读、记(有时必须记在笔记本上备忘)、回复。如果是多了,必须按动荧屏左上角“后退标记”,退两次才能再打开第二封。头疼的是上下垒砌着五六封,哎呀,我的娘哟,非得耗费整整一个小时不可,心里那个急就甭提了。可是又不能不开,因为大部分是各个社团社长或者主编们来的,一旦误了事就不好意思。今天还好,就两封。一封是《墨淡如黛》的社长“晴天猪娃娃”来的,其实信是昨天的,我已经见到了,只是昨夜发现太晚,上不去网了(网站一般到零点关闭)。这位青年女大学生在信里对我一再检讨,说是已经把我的信在社团编辑们间传阅了,大家一致表示要重新振作起来。我当然很赞成他们的态度,高高兴兴的回复了。记得前天,我在我的那篇文章的评论栏里愤愤地发了一回牢骚,甚至对他们这个阶段的工作发出怒吼,“如果社团再这样下去,我就把我的专栏《且行且吟》撤掉!”肯定他们都看了,于是接连好几次来鸡毛信或者在我的评论栏里表示内疚。另一封是一位编辑来的,说是见到我的评论很惶恐,我忘了我在那个社团说了什么话了,不过大体意思还记得起来。那是一位很负责的近体诗编辑,哪怕有一个字不符合平仄,他也要指出来,不论是老作者新作者,都一样毫不留情。可能他误解了我的意思,于是发给我鸡毛信表白。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我回复了一封很诚恳的信。

    9:15,打开“我的榕树”,那是我的所有机密资料档案库。我的称呼依然是“甲榜进士”;“名望值”55,562分;评论积分14,655分;打开我的“留言板”,里面没有新帖子;我的“道具库”里暂时还没有“名望秘笈”与“红包”,但我发现我的“鲜花”已经不多了。由于我的榕树朋友太多,还有些是因为读到好作品情不自禁地就送上鲜花了,我知道我大手大脚,不怎么会过日子,直到库存枯竭了,才感到慌张。记得有一次,我评论一篇文章,确实让我动容,激动之下说是“此文焉能不送花也!”大话说了,可打开鲜花库,却发现空了,好一阵尴尬,被迫又回到首页,发鸡毛信道歉。虽然道歉过了,仍然懊丧不已。

    9:25,打开“我的文集”。已经发表的文章为366篇。不错,是个十分吉利的数字呢!还是因为今天的网络安排紧张,我没有到某一个社团去,不得不使用我那点去年就悟出的小聪明,从头到尾一篇一篇打开我的文章。但我却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而是打开自己文章的评论栏,把那些参与对敝文评论的朋友先大体看一遍,不管是我昨天已经评论的作者还是生疏的作者,按照先后次序,一一点击他们(她们)的用户名,进入他们的榕树下“个性空间”。个性空间又是每一个作者的“资料库”,可它不同于前面说的“我的榕树”,“个性空间”是没有秘密,是公开的,目的也许是让榕树下的每一个人了解某一个人吧?因为那里面有每个社长、编辑、评论员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譬如地址、单位、性别、星座、职业、个性特点、宣言、照片等等。而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每个人的“所有文章”,我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点击“所有文章”,打开某个人的全集,如果有新作就挨着评论起来。一般来说,每逢打开一个人的“文集”,我就认真地把他的新作都评论完。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在评论栏、社团论坛帖子、鸡毛信里表明我的态度:“一个人必须懂得孝道与感恩,一个不知道孝道与感恩的人就是一个不可交往的人!”也许我的“投桃报李”的举动,使得许许多多的树下文友喜欢上我了,对我像对待老哥哥一样。说来也是,上网的人一般是青年人,间或有一些中年人,像我这样60岁的人却是罕见。

    依次为霜刃无锋评论了6篇,还把他的第二幅照片收藏了;周渔洋近作4篇;柳北水4篇;另一个国度4篇;水流云端近作2篇。还有些为我评论的人“个性空间”处于“关闭”状态,不得不离开。其中有潇湘珍珠、咸阳杨焕亭、何师仁、方姝、翦香为约等人。还有的像一络落、王孝力等朋友没有新作,以前的都已经评论过。还有些是我昨天深夜刚刚评论了的。最让我遗憾的是个性空间关闭的,没有给他们评论,总觉得歉了点什么似的,心里安静不下来。为此我想到翦香为约是常发表诗歌的,就打开了《桃花诗社》,因为这几天发到那里的旧体诗词不少,里面的名字大体记住了。果然上面第一个就是翦香为约,兴冲冲地评论了2篇,又顺便将夜铭悦的一篇评论了。因为我到榕树以来,最看不惯后面评论有“0”的,你想作者投稿的目的是什么?还不就是盼望大家给指出优点或缺点以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吗?评论栏里若是空着多让作者伤心啊!我是好“补0”的。其实夜铭悦的诗写得很有水准,他另外的一首评论次数很多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可能这篇被读者或者编者疏忽了。

    回到“我的榕树”,评论积分已经变为14,870分了。计评论26篇,可能在评论时有的文章评论的快了点,没够1分钟,所以有3篇评论没得分,否则应该是14,885分了。

    11:30,再次打开“留言板”,又发现了赵成志编辑的主题帖,他在给我的留言里留下了他的留言板地址,我立即进去了,发了长长的一个新帖子。

    11:35,再次到了我的博客,发现又有几个博友在我的博客里评论与留言了。让我特别高兴的是有一个树下编辑朋友给我留言说,已经给我的“道具库”打进不少鲜花了。那么我明天就“脑满肠肥”了,可以大胆地为朋友、为我赏心悦目的文章敬送鲜花了。来得多么及时啊!我连忙到朋友的小家感谢致意。还给三位博友评论了6篇博客文章并一一留言。

    11:55,老伴喊:“还打不打水呀?”我说:“这就去!”

    好在我中午是不关微机的,急急忙忙提上能盛五暖瓶的铁水桶下楼……

    吃午饭时,我问老伴:“今天天气怎么样啊?”“没有风,好着呢!”她回答。“要不咱到城外走走,看看能不能剜到苦菜子?”我突然萌生出游春的想法。

    12:30,我继续在博客里忙活着。

    老伴睡了一会儿问我“还出去不?”我一看,已经14点了。

    我说:“好吧,我关上机,咱马上就走。”

    14:10,下楼,给两辆自行车前轮充气。到大街上,商议行进方向。最后我提议向东,顺着大沂路到邢家河与城东萧的果园驰去。

    记得公元2000年之前,我那时还上着课,偶然顺了王潍路折入一条小路,到了一大片果园,不仅剜了两大袋苦菜、荠菜、茵陈之类的野菜,还认识了园主萧师傅。从那以后,我与老伴每年都去一次两次的。萧师傅比我大10岁,却很健壮。红脸膛,大眼睛,非常好客。每次见到我,都老远迎着,不外乎让座,煮上一壶好茶,然后聊天。最后帮着我们剜野菜。他常常拿上一把铁镢,看到苦菜就刨。因为早春的苦菜根本看不到叶子,即使冒出芽儿来,也是小小的红芽芽,这时的苦菜主要是吃根,那白嫩嫩的根好看极了。听我老伴说,市场上好几元钱才买到一两呢。

    今天下午我与老伴去时,萧师傅的老伴正要走闺女家,接她的车也来了,但为了与我们拉呱,耽误了一段时间,直到我催她几次才上车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