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景乱梁》第二十六章上(34)

(2007-03-10 16:46:18)
分类: 文辛小说

《侯景乱梁》第二十六章上(34)  

                    第二十六章  首  启  内  讧上(34)

                                     文 

                       首启内讧罪不轻,堪嗟萧绎枉谈忠。

                       虽由张瓒乱播弄,萧慥冤杀不为公。

 

    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四月中旬。

    武城。

    透过淡淡的晨雾,你可以看到武城绰约多姿的倩影。

    雾散去后,阳光照着这不很大的城邑。在城南一座向阳的山坡下,有一很大的建筑群,建筑群北高南低。在南大门靠近一条溪水的地方,有一片梨树林,盛开的梨花洁白似雪,一树树,一片片,宛如天上的白云,惹人心醉。踏进弯弯曲曲的梨园小径,犹如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轻盈的梨花轻轻浮在枝头,和风拂面,花香袭人,使人不由得想起两句诗:

                       一身诗意千枝艳,万古人间四月天。

    进大门往北走,地势愈来愈高。前院也有一大片梨树林,花更艳色更浓,使人心荡神移,只觉得身体飘浮,恍然如在梦中。说来也怪,本来是农历二月开的梨花,因寒冷未开,到四月却怒放了。

    梨林尽头有一假山,怪石嶙峋,山下有百竿翠竹,微风相拥,轻盈飘动。假山后有曲折回廊,回廊外有一株紫藤,沿廊柱盘桓而上,又从廊顶倒挂下垂,紫藤花虽还未开,但那含苞待放的花蕾更平添出一番情趣。

    穿过走廊,再过两道石阶,便来到一座高大宏丽的厅堂。只见堂中雕花镂彩的木架上,陈设着古色斑斓的古玩。东西两排大椅各靠着猩色的屏风,上铺金凤锦垫。正中案后是一把金蟒锦垫的高脚椅。椅后壁上挂着一幅《汉宫春晓》画轴,画两边有一幅蓝底金字的对联:

                      座中珠履三千客,堂上金钗十二行。

    整个厅堂给人的感觉是:高雅、尊贵、辉煌,却又带有脂粉气。这原是一个致仕高官的太太的厅堂。自从湘东王萧绎进驻武城,这个院落及厅堂便成了湘东王接待客人的地方,虽说有浓浓的脂粉味,却恰好迎合了他的性格,觉得这地方比他的江陵王府还舒适温馨。所以,他除了军务需在军营大帐里处理以外,余下的时间便在这里打发时光。

    今天,湘东王萧绎起得格外早,因为今天是他四十二岁的生日。诞辰初度①,分外舒畅。

  他梳洗后,便由婢女们给他戴上了有高顶的绛帻。穿上紫红锦袍,腰系亲王金绔带②,腰带上又系上前年由父皇赏赐给他的、由丹丹国进献的火齐珠。这些打扮都是为了活跃气氛,所以不穿朝服,唯一与别人不同的,除了那枚火齐珠外,就是著亲王蔽膝。所谓亲王蔽膝者,是垂于腰下的代表身份的宽带,上下皆宽八寸,长三尺,织火山两章。梁朝时,用绛纱作料。穿戴已毕,他端坐案后高脚椅上,准备接受文武官佐和武城当地士族豪门人物的拜贺。当人们按级别挨次走来,毕恭毕敬地祝寿完毕,他那只失明的左眼好像也闪闪发出了喜悦的光芒。他高喊一声:“摆筵!”

    大堂上立刻忙了起来,三张八仙桌迅速地摆好,另外,两边的厢房也摆了好几桌。数十个小仆,川流不息地在席间穿来插去,往各个席位上递送银托的茶盏和雪白的瓷盘……

    筵席十分丰盛,鹅、鸭、鸡、彘和鱼样样俱全;獐、狍、鹿肉应有尽有;刚从印度传入的茄子、黄瓜、扁豆也上了桌。这些传进的蔬菜不比早就食用的白菜,最受客人的欢迎,如果不是贵族,是没有口福享用的。席间,客人们互相敬酒,当然主要还是向湘东王今日这位“寿星”敬酒。湘东王自己在案上一桌,他不住地高举酒樽示意客人畅饮。

    宴会将结束时,仆人们端来了三国时由诸葛亮发明的包子,还有魏晋出现的“面起饼”,这种“面起饼”就是最初的馒头。

    待客人们都酒足饭饱,湘东王萧绎轻轻击了两下掌,铁鼓声响了,从东西两面腥色屏风后面,轻盈地各走出了四个妙龄女郎。只见这八个女郎,头发束成无数小辫,垂之于背,著锦缬缨络,身上穿着隐约可见到肌肤的紧身小袖薄衫,脚下穿着玲珑小巧的红锦软靴。个个窄袖露腕,腕上带着圆镯。腰肢细得仿佛可以一把就能握住,一齐在堂中间翩翩起舞。舞步随着鼓声逐渐加快,只见发辫翻飞,急转如风,俨如一群腾空飘翔的飞天仙子。

    因为大堂上三张桌是按三角形摆放的,所以凡是位于桌子里间的人都把座位倒了过来。那些妙龄女郎的长长的发辫时不时地飘到他们的脸上和身上,拂得他们麻痒痒的。

    两边厢房里的客人都跑到厅堂里来了,连堂门口也挤满了人。每舞到妙处,大家便不停地鼓掌叫好。

    湘东王萧绎张开油腻腻的嘴唇,很自豪地说:

    “诸位知道吗?这是高昌国萨玛舞呢,这些舞女也是我从高昌国买来的,今日是本王四十二岁寿辰,特地让你们开开眼界!”

    众人连声赞叹:

    “王爷,您老可真得让我们开了眼界了!”

    “你们可知道,这高昌国虽在西陲,却与高丽国的人面貌相似,尤其是女人既漂亮又温柔……哈哈哈哈!”

    “恭喜王爷艳福,哈哈哈哈!”

    笑音未落。突然,厅堂外挤进一个人来。他不是别人,就是湘东王的世子萧方等。众人正要站起来相迎,萧方等赶快做了个“诸位勿动”的手势,然后在舞女们的间隙中跪伏在案前,给父王拜寿。

  拜完了寿,萧方等走到萧绎身边,悄悄耳语了两句。直到舞终筵散,萧方等才叙述了他是怎么从建康近郊驰归的,建康城成了个什么样子。萧绎这才知道:台城已经失守,侯景控制了朝廷。

    萧绎一点儿都没有感到惊讶和不安,他知道:他的几位皇兄皇弟皇侄也并不为此伤心。虽说他的父皇受制于侯景,虽然父皇以前是十分关爱着他们;但太子的位置毕竟传给了三哥萧纲,在这场由侯景掀起的轩然大波中,他说不定会乘乱建功,然后取而代之呢……

    翌日,湘东王萧绎干脆带领他的江陵军队离开了武城,还归江陵。当然,他没有忘记特备香车载回他那八个高昌国舞女,也没有忘记捎走那高雅华贵厅堂里的那幅《汉宫春晓图》,还有那幅蓝底金字的对联。

    却说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是梁主萧衍长兄(萧衍排行第二)萧懿的儿子。因萧懿在萧衍当皇帝前就死了,由萧慥袭封了桂阳王爵位,并授信州刺史。萧慥是萧衍的亲侄。侯景攻台城时,萧慥曾带本部兵马勤王,被萧绎劝阻未动,也就是说被萧绎挡在了西峡口。    

    侯景攻陷台城,萧慥撤兵回信州,走在半路上,萧慥又想在湘东王萧绎的任所江陵暂停一停,等待萧绎回江陵后商议一下军情,然后再回任所信州去。这一入江陵不要紧,反丢了性命。

    这时的萧绎军队正迤逦而行,忽然有一骑快马飞奔而来,信使赶紧下马,给湘东王呈上一封书信。原来这信使是雍州刺史张缵的一个亲兵。张缵在信中说:河东王萧誉要袭击江陵,岳阳王萧察是萧誉的同谋,不可不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