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辛散文 |
飞鸿踏泥,殚精竭虑(二)
“月下小品”是个栏目名,同时也是我这本集子的名。收集的文章多达36篇。文学巨匠钱钟书在《围城》中云:“诗有出典,给识货人看了,愈觉得滋味浓厚,读着一首诗就联想到无数诗来烘云托月。”我的小文章虽未能“烘云托月”,但却不敢违背“诗有出典”这句古训。所以我这个栏目的36篇小文章,还是体现了心中的那片净土,只不过要靠读者自己去发现,靠读者拭去尘埃,还它本来面目。只要我们心海不枯,拥有人间真情和不避讳真理的胆量,就常有明月依依。
我知道,在一个突然降临的物质主义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卷进日常生活的漩涡,人一头钻进了自造的硬茧,自以为满足……在月亮升起的时候,除了一些在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的人,还有些宁肯在电视前随着流行歌手起舞的人,更有一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人,为了钱财而出卖良心的人,笔者属于“奔波者”,但又天生不会筹划自己的生计,只能像天涯沦落的白居易那样体味“别时茫茫江浸月”的空朦诗意。我只会在意:我的呼吸是否通畅,头上的天空是否明朗,心中的明月是否存在?我知道,一个人只要有机会站在月光下,脑子里就不得不充满了天问吧?伽利略在意大利的天空下仰望星星。他的眼睛穿透了奢华艳丽的星光直逼宇宙奥秘。雨果站在星空下,能将月光下的法兰西大地一览无余。而我呢,不过是一介草民,我能看到什么?仅仅是凭我所想有一点感悟而已。读者如能领悟到我这一点点感悟,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微笑着送来的清凉,我心足矣。
我是一个有着广泛爱好的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必然地就有了“休闲时光”栏目。
人都是有所遇有所思的,请那些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五味杂俎”栏目,因为这是用我的血和泪写成的。
杜甫诗云“月是故乡明”。“桑梓古风”写了一些故乡的古代人物,从中可以学习前辈们的人格修养,吸收高品位的道德营养。最后一篇《营陵刘氏祖茔暨前十世述略》是写我的祖先的,为此文章,我曾先后参阅数种资料,并频频外出访问咨询,也算尽了一个后辈的义务。
一般来说,青年人涉世甚浅,历史知识缺乏,所以在所有的栏目中,都有一些常识性介绍,以供青年读者参考。
诗歌如酒,小说如茶,散文如水。
我这集子插入了不少诗歌,也有些近似小说的描述,大部分是如水的散文。可谓兼而有之。读者根据喜好,尽可各取所需。
时下文坛,有点资格的端架子,有点墨水的卖关子,啥也没有的涂脂抹粉,我没有端架子的资格,因为我只是个无名之辈;我没有卖关子的本事,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什么“关子”;我更不会涂脂抹粉,因为我相信我的人格!我始终认为心迹的表述就是情的表达;我始终认为一个有良知的写作者必须在散文这块古老的园地上,去伪存真,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始终认为缺乏灵魂、修养和激情的东西比语言的乏味更令人生厌。我在写到动情时,常会泪流满面,这是我的同事和亲属常看到的,但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会这样,还以为我精神不正常呢。但我确信,没有激情的文字,打动不了自己,更休想打动别人!
我深知我这本集子的缺陷。我的文章总的说来显得较为平实,过程交待较多,该泼墨处却未能泼墨,留下了若干艺术上的遗憾。我深知,以艺术想象手法渲染自己的情感,以思想内涵加深对事物的深层理解,这都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这是我今后在创作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劳读者披阅,不胜惶恐,特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