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逐梦中原4——5月份部分小说作品浅述(一)

(2006-08-08 11:02:56)
标签:

榕树下

逐梦中原

社团

4至5月份

部分小说

分类: 知识交流

 

  逐梦中原4——5月份部分小说作品浅述

 

          作者   刘福新

 

 

整整三昼三夜,谢绝一切应酬,把自己关进书斋,潜心查寻,将4——5月份[逐梦·小说]发表的文章逐字逐句地阅读了一遍,有的甚至要反复研究,眼不停地看,手不停地记,脑不停地想,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惹得家人怨声满屋。目的只有一个,莫负重托,一心里想着圆满完成朋友交给自己的任务。

开始的时候,我将两个月来的小说先大略翻了翻,然后逐篇认真阅读,为了评论的需要,有的篇幅甚至要读多次。从叙述的年代来说,多种多样,有的把笔端伸向古代,有的写近代,则多数作品写现代。从描写的人物来看,更是千姿百态,帝王后妃、红尘妖狐、将军武弁、绿林豪杰、军阀官僚、仗义侠客、市长秘书、现代儒商、连长战士、公关小姐、院长医生、教师画家、工匠田夫、知识青年、监狱冤犯、中学学生、矿长矿工、支书队长、酒吧老板、美容骗子、下岗工人、市井乞丐、贩夫走卒,可说是应有尽有。从篇幅上看,有中长篇连载、短篇小说和精短的小小说。虽然篇幅都不是很多,可篇篇质量上乘,从而说明了《逐梦中原》对稿件再一次提高了要求,越来越赢得投稿者的尊重,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所投的稿件,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和关注,提高了阅读和评论的积极性。

先说说中长篇作品。黄云峰的《一个上海姑娘的婚变》与花满楼的人的《为商》可说是4——5月份小说创作的山脊,这两部作品有着共同的磅礴之气。

进入4月后,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婚变(十三)》了,天生在父亲郝仁贵送他上车前的细节描写,让我仿佛又一次享受到了朱自清先生《背影》的魅力。看到第十四章,天鸿与嫂子柳芭说:“没你,俺哥不会打光棍儿,他照样能找到比你强的老婆!娜娜永远也不会认你这样的妈妈!说实在的,我真担心你,将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你,太缺德了!”这是天生的弟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说出来的,可此章的结尾那句:“天鸿走后,在大上海这个黑黝黝的小洋楼里,只有一个人在偷偷哭泣,那就是柳芭。”当我读到这句后,我的眼眶湿润了……

小说进入第十五章也就是大结局部分,描述了柳芭回到上海的处境,好似命运专门与柳芭作对似的。她的父亲柳部长突然去世,母亲患乳腺癌住进了医院,幸有柳芭无微不至地照顾。在医院里,母亲问女儿:“你说,他还能跟你和好吗?”当然只有妈妈才会对女儿的心思观察得如此细微,也只有妈妈在真正地为女儿着想。在叙述柳芭的复杂心理活动时,有句贯穿整部小说的主题晃在了我眼前:“因为政治这个血腥的家伙逼得她不得不离开天生和娜娜的……”这句话让我顿时产生了要把整部小说全部看一遍的愿望。

此后,矛盾的主线转移到了柳芭的娘家一家人上面,柳母眼看就木,把一个梳妆盒给了柳芭。这个梳妆盒是一个德国老板送给柳芭的外公做结婚礼物的。原来是皇宫里的东西,盒盖上镌有观音菩萨拿了柳枝洒水的雕像。可那些从小在父母身边享足了福的儿子儿媳妇、大女儿大女婿却要夺回那个梳妆盒,尽管他们分到了柳家所有的动产与不动产。让读者洞察了一个干部家庭成员无比阴暗肮脏的心理,也让我们了解了现代某些青年人卑鄙龌龊的心灵。最后的结尾,交代了柳芭的去向:“有人说她去九华山当了尼姑,有人说她在安徽黄山脚下嫁了个农民。”但是她“始终没有露面,只有几年后娜娜收到一个梳妆盒,里面有5000元。”

本来,进入4月以来的小说连载我看完了,责任也算“完成”了,可我下决心把前面的内容通看一遍,因为老觉得有根不明确的线索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晃动,就好似每次打开榕树首页时那根“鸡毛”在我的眼前晃动一样。

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得非常动人,譬如天生在与柳芭恋爱时,天生说:“我不是沪生”,让我们与电视剧《渴望》联系了起来。关于柳芭这个人物是作者树立的一个最重要的形象。譬如柳芭在天生进了监牢后,柳芭不避嫌疑前去探监。柳芭的品质还从天生娘的心理活动里凸显了出来:“天生母亲看一个上海人,一个堂堂大学生,能这样对待她一个乡下来的老土条、老妈子,很感动。”不止老妈子感动,恐怕所有读了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感动的,试想柳芭为婆婆洗脚、剪脚趾甲,把婆婆的脚抱在怀里惟恐冻了婆婆,而这些行动有多少做儿媳妇的能够做得到?

在第十二章中,通过坐了监牢的柳芭的眼睛写了另两个女犯人亚男和丑丫。亚男也是上海知青,被老子当书记、儿子干队长的爷俩先后奸污,爷儿俩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支书老子死了队长儿子重伤,这本来是“文革”期间农村的无法无天、农村干部的作奸犯科,料不到的是亚男却被判了十年徒刑。丑丫是因为争工分伤了队长的女儿,被判了四年徒刑。两个人长年坐牢,虽然食不裹腹,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她们的生理却是健全的,一个是身高马大的丑丫,一个是纤纤弱弱的亚男,她们由于性饥渴竟然在牢房里搞起了同性恋。这个故事给人以无尽的悲伤,在悲伤她们的性扭曲的同时,更反思着社会的扭曲、政治的扭曲,当然后者才是作者竭力想告诉我们的。

而柳芭被捕入狱就更荒唐,罪名竟然是“勾引天生,腐蚀组织上重点培养 的年轻干部,扰乱了第三梯队。”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柳芭不得不当着众人的面高呼“我是阶级敌人!”的时候,让我们这些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恍然里像重新走进了那个浩劫时代一般。

小说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专门对政治的描述不多,但却颇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风貌,这正是作者艺术技巧的杰出之处。其次,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也有其独特的手法。像柳芭这个人物,不仅是作者喜爱的形象,也是我近几年来所读的现代小说中塑造得最出色的女性形象之一。如果将小说中的对话再打理一番,使其进一步符合故事发生的时代和地域特点,就更加动人心弦。

《周七猴的故事》是黄云峰先生的另一部力作。“周七猴子是流传在鲁南一带的民间传奇式人物,他机智、幽默、聪明、诙谐、勇敢,像新疆的阿凡提,很受老百姓喜爱。实际上,他身上的故事,大多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只不过被集中到周七猴子一人身上罢了。”

故事一开头写周七猴子出生,就给我们一个不同一般的形象:瘦、丑、笨额头、小眼、招风耳,一副猴儿样。怎不叫他的连着五六胎没坐住的父母“心里凉了半截”呢?可正是这么个其貌不扬的人物长大以后却成了一个侠肝义胆的农民豪杰,他那不好看的脑壳里充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智慧,他处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譬如替孝子王小良写房子契约,耍弄了狠心的财主王天富;在老沂河桥头用计耍弄了黄官爷不说,还用智谋让邳县县官最后撤了老沂河“卡口”,,解除了当地老百姓的沉重负担。这些故事,情节生动,人物丰满,语言诙谐,让我们认识到了民间故事的魅力。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必须下大功夫挖掘我们中华民族的传说,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特产。有人把民间传说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以为过时了,是错误的。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珍贵,这是明摆着的现实,你不承认也不行!民间故事与古代、近代、现代文化一直存在着知识的转化关系和传承关系,它们之间是血脉的贯通、生命的赓续,如果人为地硬生生地斩断这根脐带,那是对民族文化的侮辱与糟蹋。所以,现在的有识之士早已着手整理、挖掘民谚、民谣、民间传说,这是值得赞扬的。在这方面,“江苏新沂黄云峰”先生做得很出色。记得我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下写了一副对联:“传说之贵有赓续,云峰其人可铸金。”就是对“江苏新沂黄云峰”先生搜集整理挖掘民间传说所表示的一种深深的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