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摩崖石刻 |
分类: 旅行 |
邛崃磐陀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
在邛崃客运中心外乘前往大同镇的中巴车,到磐陀村口下车,还需步行两公里方到磐陀寺。
初秋,桂花香浓时,远离城市的乡间亦是一道景色。
南瓜与丝瓜都爬上了水杉的树梢。
一位穿戴时尚的美貌女子,正在路旁帮家人拔除田里的野草。
土坯砌墙的老房子。
蓝色的牵牛花。
田间地头,一座简易土地庙。
题记中刻有时间的部位已脱落,仅余“亥”字,不过住在一旁的老人告诉我们,打他生下来时,这土地庙就在了。他是四零年生人。
上部是观音堂。“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土地堂。土地爷着官服。
难得艳阳天,村民正忙着打扫乡间公路,然后把收下来的谷粒倒在地上晾晒。
谷香。
前往磐陀寺的乡道,两旁的山坡上栽了很多的油茶树,茶果挂在枝头,茶树叶片油光发亮。于我心中,此刻已插好了一盘以茶果为主题的插花。
垄下。米勒的题材。
磐陀寺外,崖壁上两个巨大的题字“咏壑”。
咏壑二字右侧题“大明崇祯葵酉春暮”。
左侧题“天关郎郡人杨伸书”“大清光绪己丑梁厚森重修 字人刘杰”
壁书的右侧崖壁上,有一观音堂,制式与我们初在路边所见几乎相同。
观音。莲座雕刻得很是精美。
佛龛的右侧有题记。“道光二十年僧海*新培硚梁一根”。
佛龛右侧题字已漶,仅余“海”字能辨。
邛崃石窟磐陀寺造像。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趺(fu)石。
磐陀寺造像最大的一龛,内塑西方三圣。
主像阿弥陀佛,左观音,右大势至,均被重妆,面容神情之呆板,令人不忍卒视。
耳部、鼻部下巴都有修补的痕迹,彩妆的技巧实在太过拙劣,故观音和大势至就不再拍照。
佛龛左侧,靠近观音右手位置的立柱石壁上,记录着与开元寺有关的文字,上有“元和十五年春造”的题记。磐陀寺原名开元寺,明代改称磐陀寺。
左侧的佛塔是唐代密檐式方塔,整体呈梭形,共十三层,塔顶为葫芦形宝刹,底部第一层塔身阔大,内设佛龛,下方须弥座。整个佛塔弧线柔和,造型秀美。
右侧的佛塔稍有损坏。叠涩出檐的刻画非常细腻。
阿弥陀佛的莲座上垂着悬裳,基座下方分成四个壶门,中有乐伎弹奏乐器的画面。
吹箫。
弹琵琶。
击拍板。
吹笛。
绘于龛顶的主佛阿弥陀佛的华盖。
阿弥陀佛右肩后的石壁上又刻有一小龛,工艺粗糙,应该不是同一时期的。
华盖左侧,骑着青狮的文殊菩萨。
右侧,骑白象的普贤菩萨。
此龛被毁得太可惜了!总之,我不愿再多看一眼!
大佛龛的左侧立着两通高大石碑,左边的是功德碑,右侧是《磐陀寺古佛全像记》,由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高启新撰写。
“往聎(应为眺)览之见其有大石如磐形故名之也”。
大佛龛的上方,明代的磐陀寺大雄宝殿,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建,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培修。
近期做了修缮,石阶保存着原来被风化的质感
大殿外形舒展,单檐歇山式,四柱三间,呈正方形,内里有泥塑和壁画,未开放。
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碑,邛崃县人民政府立。
大殿外摆放着一座石质香炉,风化严重,但能看到祥云及龙纹装饰。
大殿旁立着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重修天华宝盖序》。
大殿的角柱飞檐。
檐下六座斗栱。
残存的一些题字。
大殿的角柱。
久远的留痕。
大殿内的西方三圣泥塑像。
大殿内的壁画,保存状况不佳。
抬梁上有题字。
带胡须的龙首。
后壁上的壁画。
以上大殿内情形均是相机透过门板上花纹空隙所拍。
磐陀寺大殿后的摩崖石刻。这是《西方净土变》龛全景。
描绘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变,画面将俯视,仰视,平视三种角度所见糅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这是龛内正壁一佛二弟子上方的两层楼阁,这是高处俯视才能见到的画面。
连接宫殿的楼阁上,走动的人。
祥云缭绕宝塔与宫殿其间。
左侧祥云上雕有楼阁,中设回廊,乐伎坐成一排正在演奏着天乐。
右侧石壁,对称式布局。
一佛二弟子的莲座下方,是菩萨诸上善人,恒闻妙法,心开意解。
工匠将众生雕成躺卧状,为仰视所见效果。
层层递出的雕刻效果。
下面的台基部分以人字栱、斗栱、围栏、回廊等做了分割。
宣讲佛法的化鸟,人身鸟羽,流露出无比快乐的神情。
莲台下闻法的人,无贪无嗔无痴。
龛口左右两侧的完柱上雕刻着方龛,左下方是莲花。
右侧下方为莲叶。
菩萨右脚压在左膝上,呈半跏趺坐在莲台上,左脚踩在莲蕾之上,一脸的澄心静定。
龛角下方左右各雕一双狮船,划桨之人体态袅娜。未知此内容表现的是否为刚接来至西方极乐世界之情形。
莲花上倒立的童子像,亦是快乐无比的姿态。
净土变龛最底部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
千佛窟。共三壁,后壁中部凸雕一圜壁小龛组像。
千佛的头部大都不存,佛像身后的背光之间雕莲座,莲座上有雕小佛,似无穷无尽。
呈环状分布的小龛组像,塑造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像,一铺九尊。
组像后部还有被毁的雕像。
千佛窟中唯一一个能见到完整面部的菩萨像。
五号龛。
资料上提示此为密宗题材的佛龛。
左壁。右手臂上戴的臂钏。
右壁。三头六臂的造型。
主像的基座,束腰上雕刻了三只奇特的动物。
外龛口左侧的力士像。
同样奇特的纹饰。
碑刻题记,碑文中出现了“洪武”二字。
暖日,将大雄宝殿的飞檐投射到了红墙上。
磐陀寺几乎没有游客,但并不冷清,墙外松涛阵阵,修竹在风中摇来晃去,彼此间仿佛在招呼,绝无寂寞。
我则抬头望天上的薄云,见云淡淡儿地从屋檐上过来,又从屋顶上飘远了去。
2019年9月21日摄于邛崃磐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