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青冈乡菜花坞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行 |
仁寿县青冈乡菜花坞,位于青冈乡邹胡村。菜花坞四周环山,通江河环绕着其中三面,有一座石拱桥可供出入,故名坞。

停车场一旁聚集了当地的村民,老人们顺便将家里的土鸡蛋及吃不完的蔬菜摆出来卖。

一位穿着高筒雨靴的男孩子怔怔地望着车上下来的人。他的眼神是我这个曾身处僻壤的人非常熟悉的,那里面有少年的好奇,有羡慕,也有不平。

当年修建渡槽时,两千余名石匠抬着石头,依靠毛竹搭成的斜坡砌墙的身影已不复见,留下这壮观的高河坎渡槽,灌溉着仁寿的万顷良田。

春天来了。

路口一辆拖拉机旁,站着一位老人。


三岔口,一处倚靠着渡槽桥基而建的老式两层楼。


底层存放着用做饲料的干草,草堆中倒着一个陶制酒罐。虽是乡野器物,也能感受到陶工的纯熟手艺。酒罐的壶口收得极为点睛,捏了个出酒的壶嘴,壶提线条流畅,位置安得也是那么地合适,上半部施以釉彩。

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器型优美的陶器,想象了一番用它插上开花的山桃枝或长了苔藓的沙棘条的样子,于是在路边找到主人家,费资十元买下。

渡槽上方的情形,加了栏杆。

清晨的菜花坞刚刚醒来。

只恨没有双翼,可以如飞鸟一般从天上望下来。



赏油菜花的地方很多,可同时又带人文景观的却是少见。

菜花坞中保留的柏树,看上去仿佛是站立着的人。

有孤傲独立的,也有互相比肩的。

有些景致本是初见,却觉得莫名熟悉。

水边的青冈树,枝头开始冒出了新绿。


春天的蓬勃,是大地予人最好的礼物。

田头小景。

赏花大军。

光线渐渐抬高,人群进入了菜花坞,成为景观其中的元素。

何人执笔横斜画,谁蘸黄绿信手涂?


沿着绕坞的绿水走一圈。

春天里,走在田埂上的白狗。

躲在石块上的小猫。

钻在花心里的蜜蜂。

陶渊明这个时候总是会走出来,在耳畔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佳句。




春风中切莫怅然若失。


养蜂人与蜜蜂。


渡槽渐渐远了。
青冈乡镇政府所在地,比菜花坞地势高出不少。我们来到镇政府对面的“章记牛肉”,吃他家的拌头皮肉,口感软糯,是一道可与粉蒸牛肉媲美的温热美味。

镇上的孩子,这仨小学生各捡了只奶狗儿抱在怀里,打算带回家去养。


这位还流着清鼻涕,令我想起小时候的情形。

三个孩子非常慷慨地把小狗借给我,抱着拍照留念。

从左至右,分别是龙俊、何书豪、吕哲,可惜不能把照片带给你们。亲爱的孩子,假如有一天你们长大了,刚好看到这篇博客,刚好发现了自己少年时的照片,请联系我,我会一直为你们保存下少年的模样。

山桃花已经开了。


回程时,远远地望见胜利桥。

有人走在渡槽上。

感谢成都317户外组织的此次活动。

2019年3月2日摄于仁寿县青冈乡

镇上的孩子,这仨小学生各捡了只奶狗儿抱在怀里,打算带回家去养。


这位还流着清鼻涕,令我想起小时候的情形。

三个孩子非常慷慨地把小狗借给我,抱着拍照留念。

从左至右,分别是龙俊、何书豪、吕哲,可惜不能把照片带给你们。亲爱的孩子,假如有一天你们长大了,刚好看到这篇博客,刚好发现了自己少年时的照片,请联系我,我会一直为你们保存下少年的模样。

山桃花已经开了。


回程时,远远地望见胜利桥。

有人走在渡槽上。

感谢成都317户外组织的此次活动。

前一篇:明蜀定王次妃墓
后一篇:2019年成都同学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