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石塔 |
分类: 旅行 |
邛崃高何石塔寺,至今保留着一座南宋石塔。与国内大多数古塔的造型不同,高何石塔在高大的两重须弥座上砌附阶回廊,12根檐柱支撑第一层宽大的塔檐,非常少见。
这张珍贵的史料照片由高何镇王家村六组29号的王肇聰老人提供,拍摄时间为1975年。
茶店子客运中心高速大巴直达邛崃,票价25元,在邛崃客运站内换乘到高何的客车,票价11元,整个单边行程约3小时左右。
高何是邛崃天台山风景区的门户。从邛崃往西,车子经过白鹤山,沿着玉溪河一直往山里开,途径水口镇,火井镇,地势却越来越开阔平坦,仿如入了宝瓶。
高何石塔寺位于高何镇高兴村,距离高何客车站还有四公里多的路程。
路边的站台已建好,很快就会有公共交通了。

邛崃及周边乡镇的民居,半围合式,带有富庶之地的那种优美舒缓朴实。

420芦山地震后重建的高何镇,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道路及配套都非常超前。不过我们来的这天,街上只很少的人,看上去许多楼盘还是空着的,底楼的商铺也少有装修使用。在一家“张记鱿鱼面”吃饭时,店主人告知这间约百平米的铺面,年租金为一万元。
当地仍有农民住在老房子里,他们讲若入住安居房需要“脱农”。我理解是否指由农村户口改为城镇户口?未知宅基地或者之前分的农田将如何处置。

高何种植猕猴桃。猕猴桃的藤蔓矮矮地,占地跟葡萄藤差不多。经过的路边农户门口都有个果园,里面栽种的猕猴桃已挂了果。

东张。

高何种植猕猴桃。猕猴桃的藤蔓矮矮地,占地跟葡萄藤差不多。经过的路边农户门口都有个果园,里面栽种的猕猴桃已挂了果。

东张。
小河沟。
曾在一篇纪念小文里,读到作者回忆她故去的父亲,也并不都是赞美的话。里面特意提到他退休后热衷于垂钓,每日早出晚归,无论寒暑,将她的母亲一人置于家中孤独度日。
后来,但凡见到陪着男友垂钓的女孩子,都认为她爱他更多一些。其实,谁又能真的陪谁呢?

高何镇王家村,一只小狗的吠声吸引了我,大门内一个完整的木建民居展现眼前。

二层放着晾晒粮食的竹席,竹编的箩筐,还有各式木制农具,上楼靠这架木质的单梯爬上去。

高何镇王家村,一只小狗的吠声吸引了我,大门内一个完整的木建民居展现眼前。

二层放着晾晒粮食的竹席,竹编的箩筐,还有各式木制农具,上楼靠这架木质的单梯爬上去。


主人王肇聰,39年生人,能文能武,多才多艺。这是他给我看今年春天去阿坝旅游的照片。

老人写自己的名字。木桌旁是他闲时用棕榈树上的棕丝编织的背带,卖十五元一副,可用于竹背篼上。他本人有很好的生活待遇,衣食无忧,

老人把自己的老照片拿出来与我们分享。这是他自编自导的话剧《水落石出》剧照。
家里养的鸭子。

文井江上的双拱石桥。这儿已是高兴村了,石塔就在这附近。

高何南宋石塔全貌。此塔坐北朝南,通高17.8米,为十三级密檐塔,底部四方形。

石塔寺旧址原名“大悲院”,建于宋代,寺塔同建,塔位于寺前。今仍存明嘉靖时所建大殿三间,清嘉庆十一年重建的厢房九间,民国四年冬所建的山门三间,共十二间。
门楣上挂着“石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牌匾,大门紧闭,未能入内参观。
这里也拉着横幅了。
壶门里的浮雕花卉图案,有莲、菊等。
这幅的构图很满。
这张照片横出的部分构成了几何线条,看的时候老让我产生拓扑错觉。

塔身上的拱形佛龛,隐约看出每个里面都刻着坐佛。

石塔西南角有一株古老的银杏树。
树身上有个洞,洞内有一幅刻在树干上的菩萨坐像,隐约还能看到剥落的彩绘颜色。

塔身上的拱形佛龛,隐约看出每个里面都刻着坐佛。

石塔西南角有一株古老的银杏树。

树身上有个洞,洞内有一幅刻在树干上的菩萨坐像,隐约还能看到剥落的彩绘颜色。
一九八一年底,此塔曾维修过,花费七千元。
背着喷雾器的农夫正在稻田内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