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淮口瑞光寺白塔


标签:
古建筑 |
分类: 旅行 |
去年春天到金堂云顶山看桃花。下山后来到沱江边,江边公路一头通往来时的金堂赵镇,一头通往金堂淮口。我们平日少有从淮口坐车,加上沱江边的风光甚好,于是上了去淮口的车。入城后,路牌上看到瑞光寺几个大字。淮口有个宋代的白塔我早有所知,听说塔身上有不知何年长出来小树,还有衰草,春天新绿时最是好看。古塔新芽,想想都觉着美,故此行并未下车前往瑞光寺,要留待春天再来。
这个三月,来到淮口瑞光寺。瑞光寺本身是重修的。
山门外一对石狮子。
瑞光白塔,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塔建在一个小坡上。
据说白塔有点儿斜了。某人把我一起装进画面,想表现出斜塔的风貌。他的镜头也太夸张了些!
塔基下方一块一九八一年成都市文保的石牌。2006年,瑞光白塔已成为第六批全国重保。
白塔高33米,为方形十三级楼阁式砖塔。
第六层中部的匾额只剩下外形,上面的铭文不知何时早已脱落了。
嘉靖年间培修瑞光寺的记事碑。
塔身上果然长着小树。
白塔的塔基为两层,这是第二层素面须弥座。最下面是条石底座,有很大的黄桷树从石缝里生长出来,根部挤压了石基。
白塔坐东向西,西面的塔基上有道石梯通往塔内的入口。
塔基下面散落着一些石刻造像残片,看样子是以往的瑞光寺之物。
曾经的辉煌再也难寻。
白塔无人守护,西辟门洞内放了个白铁皮的功德箱。我取出一张钞票投入。
塔内青砖砌成的楼梯婉转而上。墙面全部抹了白石灰浆,没有任何往昔的痕迹保留下来。
瑞光塔采用“壁内折上”式结构法,设计科学,建筑技艺精良。综合运用了小砖叠涩法,拱卷法,筒卷法及斗拱承托等构筑方式,是四川典型的宋塔之一。
顶部收塔尖处看到的结构图。
底部看到的塔身上多为假窗,但爬到塔身上方,能看到四面的窗户都是打开的,外面的景色收入眼中。窗户很大,如果我不是那么恐高,如果我不是那么害怕亵渎神灵的话,我是可以轻易爬出去的。
须弥座的外层已经开始剥落了。
上方的外层墙面脱落得更加厉害,很多里面的古砖露了出来,其中四个塔角转角处采用的圆形砖最为特别,形成圆柱形。古人真是聪慧!
细看墙面,应该多次修补过,每次使用的材料都不同。最早的是粘性很强的糯米灰浆,后来是混合了谷草的黄泥浆,再后来,就是水泥浆沙了。
一位手捧经书,身着灰色五衣的比丘打塔下经过。
很羡慕有能力将自我完全放空的人,我等俗人总觉着心累,肉身沉重,自是有些欲望舍不得放下的缘故。
塔身下部采用了斗拱作为装饰。
靠近塔身上部的斗拱图案是用灰浆勾勒出来的。
心形装饰,或称为桃心。在我看来都一样的。下面是个假的拱形门。
最下方的石基座。
从瑞光寺的观音殿看过去的白塔。
离开瑞光寺后,我们乘车前往三溪赏油菜花,车子一出淮口,公路两边如云如霞的山桃花覆满了田野。
这天夜里,我被这遍山的桃花扰得不能成眠,幻想自己变成了宫崎骏动画片里的那只龙猫,夜里悄悄地飞过山头,飞过每一片粉色的红云,龙猫柔软的腹部代替了我的手,让我抚摸了每一朵娇艳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