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新场何营碉楼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行 |
大邑新场镇外的头堰村,有座民国时期的建筑何营碉楼。
详见链接http://www.dayiwang.com/News/NewsShow-2939.html
成都到大邑客运中心,票价20元,再换乘当地的10路车从大邑到新场古镇,票价3.5元。

在新场镇吃了当地的名吃肥肠血旺,然后顺着头堰河,经过碧山寺,出镇外一公里处,何营碉楼就在一条机耕道的旁边,非常醒目。

秋光里,各色菊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

一只漂亮的锦腹雉鸡。

穿镇而过的头堰河水,当地人就在河里洗衣被。
老树和小桥。

远远望去,碉楼平地而起,暗藏玄机。

川西平原,尤其大邑安仁一带,民国期间当地的富足人家修建了不少的公馆,外观全部是中西合璧式,欧式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风格强行掺杂后糅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土豪气息。时光久远后,看惯了,也才觉得有种特别的气派。
其中最有名的是刘氏庄园和刘文辉公馆,气势宏大。不过从防御的角度来讲,这些公馆仅仅是将外墙修得更加高大结实,不留任何缝隙让外界窥探到内里,显示主人一副深藏功与名的内敛做派,特意修建碉楼的在安仁倒是没有见到。
何营碉楼为民国时期新场镇的大地主何光吉,何久成父子修建。
何营碉楼由两部分组成,其一就是这座显眼的三层方形小楼,朝向新场镇方向的这面墙上,雕梁画栋,祥兽瑞物,宝塔砖雕,水墨风景等等,极尽繁华之事。其二,在它的左侧方还有一个庞大的庄园,长长的围墙,以牡丹花为门楹的大门,拴马桩砌在墙脚处,另建有甬道与碉楼相连。看得出来那才是何氏大家族的族人居住生活的地方。
在川西平原这种地方,百多年前,修一栋这样的三层高楼,自然有光宗耀祖的成分。据当地人讲,最初这楼并非碉楼,就是一漂亮的三层楼房,主人花了三年时间,请来能工巧匠,以石灰,糯米,棉花等捣浆抹墙面,修得美轮美奂。想来主人在富足之余还有雅兴,起了愿景,于平地起高楼。
在房檐两端的宝塔装饰上,与墙面交接处依旧能看到改建时留下的痕迹。屋顶与大门出入处的防雨檐看上去相对简陋。谁知道这中间发生过什么呢?
大门紧闭,我们没能进入到碉楼内部参观。据资料记载,上层为主人观景宴客之处,中层为主人卧房及保镖住所,底层则储藏粮食和枪械等应急物资。
如此看来,当初这里的匪患相当严重,也是,比起安仁镇,新场镇从地理上更要靠近西岭雪山了。
他没有提到那被盗的狮子的下落,我也没问,只是给左边那保留下来的狮子拍了照片。这猛狮下山造型,姿态动感十足,可惜如今是形单影只了。
我为什么讲这道防雨木檐是后加上去的呢?就因为它把这朵硕大的牡丹花分隔成为两半,而当初的设计是没有道理这样考虑的。
左侧拱窗上方的装饰图案。
这道墙旁有通道与相邻的民居相连。
有必要说明一下,何营碉楼连同这何家大院在49年后都被收归,不再是私产,里面被隔成许多小间分给了村民。幸好村子里的人大多姓何,应当为何家的后人。
大门外一块很大的空地,周边又建了些农房。正是秋收时节,农民把地里收上来的黄豆荚、绿豆荚铺在晒坝上,用竹夹啪啪地敲打着,黑色的豆子便滚了出来。
很喜欢那种声音,传得远远的,单调,却带有乡间独特的韵律。
征得何大爷的同意,我进入何家大院,参观庄园的内部结构。
大门处用灰砖砌成的圆拱,已经破败了。

二进处的一道老墙,砖是老式的灰砖,砌墙的方式也与现在不同。

通过这道小门,来到后面的三进,那里有个很大的院子,左右的厢房还保留着。

穿斗式的隔墙。木板和木柱很老、很老了!

正房的地面。

从右厢房的甬道出来,这道门外就是碉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