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雾山乡及悦来古镇


标签:
古镇悦来 |
分类: 旅行 |
原本打算去大邑的雾中山看石牌。
从大邑客运中心乘12路公交到悦来镇,换当地的小面包前往雾山乡。途中师傅告诉我们因为道路塌方,车子无法到达开化寺,只能徒步上山。我们来到两河口后继续上行,没料到前方一公里处的路基毁坏严重,公路交通完全受阻,施工的水泥罐车只能倒行着将混凝土一车一车地倾入塌陷处的河道旁。
一位在现场的施工监理,看我俩也不是多有能耐吃苦跋涉的模样,好言劝我们改日再来,还讲之前一个人想要侥幸通过时,不慎跌入了河内。我们只好退回,改去悦来古镇。
不过在两河口见到的这个废弃的厂区,格局与我之前生活的地方非常类似。当地人告诉我们是原6569厂搬迁双流后所遗留。我小时候也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只是那些厂房没有像它一样还完整地保存着。
详见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969483d00100vmxl.html
清清溪流。
人去楼空,只除了临街的房子还有极少数人居住。
麻叶海棠。
破旧的厂房。对于这种痕迹心生惆怅的,大约都是与我有同样生长经历的人。
因很少外来人口,镇上没有饭店。这是唯一一个在此卖水果的,小夫妻俩把东西都装在小货车上。
连接生活区和厂区的小桥。
往开化寺方向的公路边搭着一个简易工棚,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做饭。这个施工队就是临时负责在这里维修塌方路面的。
野百合花。
一棵古老的麻柳树长在这里,不远处便是接王殿的鼓楼。
废弃的房子没人居住,屋顶开始坍塌。
两河相汇处上方一块开阔地。
正在修缮的接王殿三层鼓楼,顶部破损严重。
鼓楼原貌。此图片来自网络。
鼓楼原貌。此图片来自网路。
厂区的景色。
在镇上的牟血旺吃过午饭后,我们来到穿镇而过的悦来河畔。岸边有人家正在收核桃,一个小伙子爬在树上用长竹竿使劲儿地敲击枝干,核桃纷纷落在地上铺着的一块塑料布上,看样子收获颇丰。
这座老桥有些年头了,如今加了路障,只允许行人通过。桥头的饭馆名依旧用的灌口,这是悦来镇的老地名。
这位右腿残疾的女士有个非常机灵漂亮的女儿。

悦来正街。


悦来的老建筑里,最有名的要数冷公馆。一大片连着的老屋,虽然破旧,但气势不倒。

窗户的棂条有焚烧过的痕迹。

悦来正街最顶头的几间房子,双层檐的设计区别于其它民居,看上去很有层次感。这家的老头老太太都在,生活气息浓厚。

不同的人走过这里,有不同的味道。



镇子口靠近悦来河边的大皂角树,远远地就可以望见它,树下有个矮矮的简易小庙,供着菩萨。

这座建筑是公房,门楣上方有五星和十字架在一起的奇特组合。

房子上面部分的细节。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顶部是四角攒尖顶,外观与街上的民居和公馆都不搭调,有临海地方才有的那种建筑风格,谨慎里藏着掩不住的气派。

下起了小雨,青瓦被打湿,泛着亮光,远处有棵正在开花的紫薇树。

细节。

这一片都是这种带西洋风格的建筑。


觉庐外墙。

觉庐外观。

觉庐外观。


这种拐角处的砌墙方式,便是俗称的“拐弯抹角”。









觉庐外。一栋下半部分石砌,上半部分用竹篾巴做外墙的二层建筑,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房屋的重量。四角向外挑出的飞檐有朴实的美感。

美观又实用的老虎窗。

从悦来正街通往河坝村的青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