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葛仙山地质公园


标签:
杂谈葛仙山 |
分类: 点滴 |
这张手绘地图来自于神游散人的新浪博客《只缘身在最高层》,文章对葛仙山有着全面的介绍。附上博客地址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268860100wza5.html
上周选了九点从成都到彭州的高铁,若当天想要游葛仙山来回的话,这个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周改成七点半的首发车,只四十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彭州。刘志军的高铁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跟其他的贪官比起来,我对他的一生持保留看法。
高铁票可以在网上预订,火车站及各高铁站点均有自助出票机。除了火车北站因设备跟不上的原因还是采用人工检票外,其他高铁站都已实施了自动检票,出行非常方便。
葛仙山镇的花园沟,这儿已是葛仙山的山脚下了。乡村客运的营运线路本来只到万年场,司机听说我们要爬山,愿意送我们过来,只需多付十元钱。
从手绘地图就能看出来,公路几乎是盘旋着上山的。这块凸面镜里的图片可以让人对山路的状况略见一斑。
彭州的九尺板鸭很有名,山脚下有人卖刚煮好的鸭子。我们砍了半只,可惜味道一般。某人再次郑重提醒我:出门在外不买熟食吃,这一条要写入我家的宪法里!
核桃树下。
我不喜欢公路,见到林间小路就钻了进去。葛仙山的花园沟种植着各种果树,除了樱桃树,还有李子树,枇杷树,梨子树,青梅树,核桃树和枣子树,抬眼望去,山林一派青翠。
合欢花。以前只见过粉色的,这里的是鹅黄色的品种,也很美。走在树下,合欢的花朵散发出淡雅地清香。此花虽美,不知何故,总让人觉着它命薄,合欢背后便有寡淡之意。
李渔《闲情偶寄》:此树朝开暮合,每至黄昏,枝叶互相交结,是名合欢。
李子树上结了特别多的果实,地上也落了许多没长大的。
枣子树。枝条上有刺,果园的主人把剪下的枝条堆在园林边上,害得我原路返回。可是从公路绕过去后才发现,此篱笆外其实是一峭壁,根本不可能通过的。
山上蒿草丛生,不知名的植物结满了奇怪的果实。我发现远处有块矮小的石碑,其实想都想得到,那是一块墓碑,不过那块碑石雕得非常特别,中间是空的,上面刻的字也极秀丽。右边写山清水秀,左边是福子荫孙。那个“孙”字快要被茅草淹没了,我蹲下身来,刚准备用手拂去荒草,只见石碑中间的空穴处,一条褐黄相间,有两根手指粗的蛇在里面摇曳了起来,吓得我赶紧离开了。
某人说这蛇怕是拿我当小青了,所以并没有咬我。
其实我们在山上瞎转悠,已经走错路了。这条道是前往白鹿镇的,一路都见骑游的人努力往上行。这几个人年纪跟我差不多大,一问,是从温江骑过来的,到达葛仙山脚时,已经用了三个小时。我很佩服他们的毅力,骑车也是一种修行,那种把自己逼往绝境时再战胜自己的修行。
折回来,我依旧又选了一条山道,这次跑到人家的枇杷园里去了。自然,我尝了几颗枇杷,自然,我又被某人狠狠地骂了!
挨了骂后的我,很不开心,坐在农家乐的葡萄架下不抬头!我很会对着他拿脸做色,用表情逼着他对我说好听的,然后才罢休!
葛仙山什么都好,就是没见到溪水,有时候听到哗哗的水声,以为弯过一个山坡就能看到清泉了,其实不是的,那是山里的风吹着桉树的叶子,或是青杨树的叶子发出的声音。这家院子,人还未走近,一股腌菜的味道就飘了出来,因为味道很像小时候我妈做的腌菜,于是忍不住多吸了几口气。四川人喜欢泡泡菜,靠着重庆那边的巴人则擅做榨菜,味道都和江南一带的干腌菜完全不同。
这辆黄色的工程车后来顺上了我俩一同前往葛仙山的山门。幸好搭了顺风车,不到三里的沙砺路,汽车差不多开了一刻钟。
戴草帽的守车人。
山门下的青梅林。青梅成熟时间大概在六到七月,村民告诉我,这里的青梅主要被日本的商家收购,用以制作青梅酒。他一边讲,我一边吞口水,望梅止渴真是挺管用的。
葛仙山南天门的山门没有拍照,某人懒得换广角镜头,哄我出来时再补拍,结果下山时我们并没有原路返回。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以为还会有机会,还会有明天,还会有下一次,其实,真的说不一定!就像现在踩在这条山门内的陡峭石梯上,汶川512地震时震裂的地面,倾塌的房柱,滚落的房檐,破败的栏杆,依旧残留在路边。人站在这里,那种瞬间就会天崩地裂,瞬间就会被吞没的恐惧袭来,不由让人思考:何谓未来?
从石梯上方拍摄的葛仙山南山门屋脊。
山路。
野花。前方一块空地上,有两块低矮的石碑,周身布满苔痕,看样子很古老,分别被两块红布缠裹。没有任何解说牌,看上去渗得慌。
银杏坪。这块地相对开阔,一大片银杏枝繁叶茂,唯一令人觉着异样的是此处阴冷,仿佛阳光终年都不曾照射进来,但是明明又有阳光。很奇怪的感觉。
这几个字不认识,翻地图,大概是三清殿的位置。观里没有道士,一个人都没有,只墙上用墨写了几个字,留了联系电话,大意是潜心学道者可以找他。
店内的塑像。
道观的大门不是木头的,而是一扇铁门。第一次见到。
一棵已死去的银杏树倒在路边,看树围,至少也是五百年的古树了,被电锯切成了几段。作为有生命的树来讲,它已经不存在,但作为它无生命的来世,它会变成什么呢?被雕刻成一个宽额慈目的罗汉?被切成厚板做成方桌置放在某个法国人的酒窖内?也许有一小块被制成笔筒放置在哪位画家的案头,跟一些竹子的毛笔作伴?它未来的一生即将演变出无数的可能。所谓未知。
但是,此刻,只有小花安静相伴。
所以,我会告诉自己,人要学会接受命运的安排。
葛仙观。看到这个地方,真的很想说一句,端的选得个好地儿!此观藏在飞来峰后,背靠一圆山,如龙拱起的脊背,左边两个溶洞,仿佛龙嘴吐水,前方银杏坪下的开阔地,栽了些山茶,右边一小道,更是迎来送往,来去自如。想我若是在此地修行,定当遵循道法自然,行云流水的生活态度:在门前垦荒种菜!
成都富庶,走到哪儿都能找到好吃的。今天特别,知道山上荒野,我们准备了水果,面包和巧克力。从山下买来的板鸭味道并不怎么好,比起我在城里最爱的何鸭子,那可是差远了。某人认为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关乎我梦想的问题,当梦想照进现实时的问题。我请他打住!
葛仙殿。大门紧闭,一阵风吹过,店内不知是门闩还是木楹联碰撞,发出奇怪的声响。对于闭着的门,我从不好奇,从不过去张望一眼。在我看来,这门既然闭着,那就形成一种气场,一种拒人门外的气场,所以我得尊重这种气场,不看,不想,不打破,如此才能心安。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体会,那种敞开,迎接,慰籍,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慈悲。
野粉蔷薇。
通往仙女洞的梯口。远山沉静,古柏无言。
太美的风景,总容易让人想起什么来,总容易使人心痛。
仙女洞溶洞群。
故乡原风景。
溶洞上方的钟乳石,有水渗出,以万年不曾改变的速度滴落在我的手心里。
山下是通往白鹿镇的公路。
仙女洞。几个字未上色,倒是几朵祥云染了蓝色,平添几分仙气。
下山途中,在葛仙殿前的空地上,拔了两棵向日葵带回家。
山茶花。
冰川漂砺自然保护区。有关葛仙山的地貌,在链接的文章里有详细地介绍。
这个奇怪的装置也许是监控漂砺的吧?单独拉了一根光缆接在设备上。
山顶上的沙砺。这里的地质很特别,地下的年轻,地上的反倒是冰川漂移带过来的更为古老的地层,被形象地喻为“孙子背爷爷”
青山不识我。
半山处的一块开阔地。露出地面的石块很像灵璧石,貌美。
回首。
再回首。
受照片的表现力所限,这条带车辙的路的坡度完全无法被表达。因其弧度的优美,我只想出来一个词来:天路。
除了履带式车辆,我想不出还有何种车辆可以行走在这条路上。
带狗的村民。她很爱美,头上的草帽装饰着粉色的欧根纱花朵。美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