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理解十年房价上涨

(2013-05-17 10:50:08)
标签:

杂谈

如何理解十年房价上涨

/杨国明

 

回顾2003年北京房价均价8000/每平方米。在政府一路调控后的今天呢?统计显示,20135月第二周,纯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1535/平方米,环比小幅上涨1.8%。北京十年间房价上涨了近300%

中国民众该如何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今年房价1万元,明年15千元,50%,政府开始调控;今年房价15千元,明年2万元涨33.3%,调控效果显著;今年房价2万元,明年26千元涨30%,调控初见成效;今年房价26千元,明年33千元涨26.9%,房价涨幅在控制范围内;今年房价33千元,明年39千元涨13% ,房价指数呈逐年下降……。结论:过去10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中国的房价就在这好看的数字下无休止的涨了十年,中国的民众也就从耐心中走到了今天的愤然和失望。

从滑稽可笑的数字和民众望楼兴叹的现实看,政府决策层该如何深刻解读和反思?光靠行政命令强制打压,不从根本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税费政策改革能控制得住房价吗?据不完全统计,10年当中政府大小出了近20个国务院调控,每每都是有头无尾以温和收场。泡沫与非泡沫之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而现实则是过去的10年,食品消费从第一位逐渐降到了第二位,而住房消费成为了第一。这说明人们不再以生存以吃喝为主,生存性消费已经转化成享受性消费。

笔者认为:近期在限价措施的影响下,供应节奏明显放缓,绝大多数房企处在观望阶段。

短期来看,可能会抑制供应量,对市场的影响非常直接。而且一旦这一政策执行时间过长,部分项目可能会从资金成本的角度考虑加快预售。从目前来看,市场已经逐渐地认为政策严厉程度超过预期,考虑平价入市的项目在增加。

长期来看,一纸行政命令在达到短期目的的同时必然有其负面影响。如果政府行政化之手过于压制房地产市场,很有可能对地方财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目前调结构的状况来看,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暂时取代房地产从而保证地方债以及地方财政的需求。

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不愿意看到房地产大起大落,甚至出现崩盘的情况发生。笔者认为,中国房价每年有3%——5%的涨幅是理性、客观和健康的。当下,无论是有房的民众还是有购房需求的刚需,不要奢望房价延续几年前的上涨势头,更不要期待一时间房价大跌。可以肯定地认为,出现几年前大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倘若出现房价大跌那肯定将是灾难性的泡沫破裂。

如何避免房地产灾难发生?这,需要政府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笔者认为,首先,对当前执行的限价措施不放松。当下房企拿地热情减缓,少出点“地王”是好事。房企不合理的报价坚决不批,把好预售审批环节。

其次,给房企减掉不应有的或重复性的苛捐杂税。给房企减负等于给购房者减负,因为所有的税负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房企不是慈善机构,他们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再次,无论是保障性住房还是廉租房,都由政府统一建设、统一严格分配。并尽快出台与房地产调控密不可分的房产税。政府纯粹的行政命令是“西医”,长效机制是“中医”,中西医结合方能既治标又治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