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秀”与“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012-06-04 12:21:18)
标签:

杂谈

“作秀”与“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杨国明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秀”某种程度应成官员必修课”的文章,感触颇深。笔者认为,“作秀”与“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秀”一直就是中性的,甚至褒义成分更重些,而“作秀”就当下而言却是有贬义的,鄙视的成分更重。

官员要面对群众,要和群众打交道,形象展示是不可避免的。“秀”是介绍决策、亮明态度、表达情感的方式,有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秀”得好,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更重要的是改善干群关系,扭转政府和官员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形象之作用。

近日,一位是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与以往不同,对此二人的事迹,刚开始有关议论也有“作秀”的调侃嘲讽,后来趋于认同和肯定。后来趋于肯定的原因应该是,他们的确是“秀”而不是在“作秀”。区别“作秀”与“秀”的标准就是时间,“作秀”是表里不一的昙花一现,而“秀”却是始终如一的真情实感和道德风范。

尤其是副市长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常如此。面对关注,这位副市长以“这是父亲应该做的事”回应。还有当地市民说:“常看到他逛市场买菜”。这样生活化、平民化的“秀”,似乎与人们以往形成的印象不一样,但知道原委之后,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固执陈见,百姓真切期盼,这样的官员越来越多才好!

当下不能不承认,政府部门和官员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的作秀确实很多。在今天这种信息传播快速、舆论发展活跃的环境中,没有实质内容的花拳绣腿式的作秀,经过网络的高速发酵和放大,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受损的不仅是当事官员的声誉,更是政府的公信力。也许是作秀的事例看得多了,人们见到新鲜做法,自然先会问一句:这是不是作秀?

啥时候“作秀”一词,在人们心里的词库中消失了,让“秀”家喻户晓比比皆是,至少百姓对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少些质疑或不信任,那时我们的社会才称得上是和谐社会,民族才称得上是伟大的民族。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很多平民百姓“秀”在了官员们的前面。东北美丽女教师舍身救学生,让全国人民敬佩,杭州最美司机誓死保护24个兄弟姐妹生命,让全国百姓震撼。他们“秀”出了人间的真善美,“秀”出了全国人民痛惜的泪水,更“秀”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与骄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