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奥运是加速器不是万能胶
文/杨国明
近期,就奥运后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很多业内外人士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很多观点是客观而专业的,普遍认为目前市场处在调整和观望期,但,也有些不同的声音,值得商榷。
日前,在网上就看到一则奥运市场预测,称 “奥运会期间很多外国人和外省市高端人群来北京观看奥运,这些人很有可能在北京投资置业,因此,奥运会期间是高端楼盘最好的销售时机。……”对此预测我不敢苟同,高端人群是市场最理性最成熟的人群,他们不会轻易受外界某种因素影响,而左右他们的价值取向,为看一场比赛或几场比赛花几百上千万买套房子的可能性不大,就像开奔驰的人,不会因为汽油上涨块八毛的而改开广本一个道理。
别忘了,去年的七月份北大教授徐滇庆曾预测“如果一年以后深圳房价不涨的话,我就向深圳人民道歉。……”一年过去了,深圳真实的房价怎么样了呢?去年关里16000/平方米今年13000/平方米,关外由13000/平方米降至9000/平方米。徐滇庆倒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坦诚:“我的这句话错就错在简单地预测房价,忽略了房地产市场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北大教授有这样的纠错学风,是不是也该引起其他口出预测狂言人的注意呢。
其实,奥运概念早在申奥之前就已经开始炒作,特别是当时的亚运村区域及周边辐射带,房价一涨再涨节节攀升,当时的几个项目个个赚得不亦乐乎。申奥成功之初该区域已经炙手可热,那些年,无论哪个行业无一不与奥运概念捆绑和挂钩,那个时候人们怀揣着希望,憧憬对未来奥运的梦想可以理解。眼看八年过去了,被翻来覆去“清炒”和“爆炒”的这道奥运饕餮大餐该有的“色、香、味、形”早已经真实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当下再炒奥运概念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奥运概念已被提前释放甚至透支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尽管公众舆论对那些有为地产商代言之嫌的言论一向敏感,尽管国内房地产市场已进入调整和观望期,并得到地产商和房地产业专家的普遍认同,还是有一些人义无反顾地发布着想当然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今年以来,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交易量连续多月同比下降三四成,交易量的持续下降和房价的同比上升是重要的危险信号。好在政府日前发出措辞强烈的声音,称“奥运会后,不是要让房价上涨,更不是要恢复到2007年那样非常态的暴涨,而是要恢复普通商品住房的理性消费,以保障住房消费平稳发展,从而拉动经济稳步增长,……”。一个平稳一个稳步是政府给市场和消费者吃的定心丸。
历经了楼市二十载的风风雨雨,我们逐渐懂得了这样的道理,狂热成就市场,狂热毁掉市场。今天的地产商和消费者已渐渐从懵懂阶段走过来,再不是对立的冤家,再不是被他人左右的工具,那段今天高高举起开发商,明天又频频献媚买房人的舆论手法已经成为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