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祈祷废墟不再有
文/杨国明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憾着中华大地。我们为失去的同胞而流泪,为幸存活下来的人们而祈祷。看着一片片地震留下的废墟,看着一群群无家可归的灾民,第一时间让我们想到的是建筑对生命的重要。
近段时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凝望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满脑子幻觉着假如灾难就在眼前,这些建筑能经得起考验吗?尤其是当看到被一层绿色塑料网包裹着的建筑,往常感觉它是美的,它减少施工的噪音,它保障行人的安全,它美化着我们的城市。可眼下,感觉它却是丑陋的,甚至有些肮脏,更甚至对里面施工的水泥标号够不够、钢筋质量合不合格、钢筋数量足不足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等产生了诸多的怀疑。眼下我宁愿看到,剥去那层包裹着绿网的裸露出钢筋水泥的楼体来的踏实。
北川是重灾区,垮塌最严重的是住宅和学校,有人提出,北川中学垮塌的教学楼曾被评为优质楼,但整个垮塌过程只有五秒钟,有关部门正在对此建筑进行调查。这不禁让人联想,我们周边有何其多的优质住宅楼、优质教学楼,……而这些戴着层层光环的楼盘能在危难时刻拯救我们吗?
地震灾害带给我们一系列思考,什么结构的房子能抗震八级?什么质量的钢筋、加入多少数量的钢筋可以抗裂九度?监理部门日常该怎样把关?楼盘验收什么标准才能盖章?我们不想通过灾难检验我们的房子,我们只企盼浇筑的水泥不能掺假,该加入的钢筋一根也不能少。建筑质量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层层的腐败问题。数万个鲜活的生命,应该唤起开发商的良知,三千多亿的损失,应该让政府痛下决心整治腐败。
一项对灾民的调查显示,在经历了这场地震灾害后,灾民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住房安全问题,同样的建筑,同一场灾难,却由于建筑质量不同,朝夕相伴的亲人瞬间阴阳两相隔。天灾是不可抗力的但建筑质量是可以控制的。近日网上一则“北川邓家小学一个都没少,奇迹背后真相”的报道让人欣慰,还有,“绵阳五所希望小学在此次大地震均未能撼动一幢,五所学校巍然屹立,师生毫发未损。……”假如此报道属实,这样的希望工程是何等的让人肃然起敬。
大地的伤口连着十三亿人的血脉,我们渴望阳光,但不希望太阳的黑子,我们渴望住上舒适房子,同时祈祷废墟不再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