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的年轮思考

(2007-09-12 14:10:09)
 

 

房地产的年轮思考

                              

 北京房地产在风风火火经历了所谓“公寓年”、“商铺年”、“别墅年”、“调控年”等几个时期之后, 07年可否成为“小户型年”、“经济适用房年”、“限价房年”、或“低价房年呢”?这是终结住房分配制度后,人们时刻期待的事情。

北京房地产经历了04、05、06三年的洗礼后,地产人梦幻般地尝到了什么叫酸甜苦辣,朴实的民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喜怒哀乐,政府也同样意识到经济列车超速的危险。四年前,每年有近300个新盘上市销售,地产人的年薪60万至100万不等;四年后,每年在售楼盘百余个,地产人年薪20万趋之若鹜;四年前,民众买房挑挑拣拣货比三家,对开发商的明折暗扣不屑一顾;四年后,托人排队买房基本不谈折扣;四年前,政府轰轰烈烈地托房市财政收入猛增,四年后,政府政策左调右控房价却节节攀升。

07年“两个一千万”概念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不过今年北京成了主角。两会期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表示,政府要在3年内建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1000万平方米的限价房。近日,又传来消息称政府计划在三年内再建一千八百万平米低价房,如果这两个1000万和1800万的目标,07年执行的力度强一些,实施的比例大一些,“小户型年”“经济适用房年”“限价房年”抑或“低价房年”的年号不是没有可能实现,但,关键还是要看速度和结果。

07年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旨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从而达到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为目的。而业内人士则普遍认为,缓解房价危机的有效途径,应该是扩大有效供应量,同时,鼓励已购公房上市交易,放开二手房上市政策等,以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实际上在执行这一系列政策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始终处于矛盾状态,有效供应与真实需求严重失衡。从目前来看,上述举措非但没有见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趋势,不免令人担心起来。

我们用小学算术计算一下“两个一千万和一个一千八百万”,供需矛盾就一目了然了。首先从供应算起:两个一千万再加上一个一千八百万,是三千八百万平方米,按现行政策90平米每套计算三年内约42万套,平均每年近14.1万套供应市场,可以解决近14.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再算购房需求:保守估算北京一千二百万人口,(还不算不断增长的外地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消费需求)按平均每3人为一个家庭就是四百万个家庭,四百万个家庭中已购房家庭约占40%,是一百六十万,还有约二百四十万家庭待购,这其中,50%属于廉租房户,暂不在购房范畴之内,另一百二十万家庭属于有购房需求家庭,三年间,平均每年约有四十万套需求量。供需比例为14.1比40,(有数据显示,北京外地购房者已占到30%左右,有的楼盘甚至更多)可谓杯水车薪。然而更值得思考的是,所谓限价房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低价房的房价有多少低收入者能接受,在高价地不断涌现的今天,开发商为了抢到土地不惜血本拿地,在保证政府限制的房价的同时,能否保证楼盘品质和房屋建筑质量,凡此种种,值得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刻思考。

总之,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决定政策执行效果。“两个一千万”也好“一个一千八百万”也罢,关系到政府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特别强调的是,在这样一个不正常的高房价时期,就不要再与比我们经济发达五十年,甚至更长的世界其它发达国家对比房价了,那种没有可比性的比较,只能理解为伪科学或自欺欺人。房地产行业不是政治,但政治里却包含着房地产。对房地产年轮的思考,就是深刻的回顾历史,真实的正视现在以及科学的规划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