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广播情缘·理想破碎又回归篇

(2007-01-07 10:19:18)
战友话剧团,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里,我成了一名正式的话剧演员。演戏的时候经常佩戴胸麦,主持的时候,更是离不开话筒。
特别是1999年,中央台的好几部国庆大阅兵的纪录片,都是由我配的音,从此,中央七频道的《军营文化天地》也找到了我……这让我忽然地想起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来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感觉,它是一种属于某个项目的灵性,如果抓到了,事情就会做得很好。有人天生舞蹈感觉好,有人经商感觉好,有人驾驶感觉好,有人打仗感觉好。后来我遗憾的发现,自己最好的感觉并不在我现在热爱的演戏上,而依然在于播音。面对话筒,我可以自由的表达情感、游刃有余、极其享受甚至忘乎所以。
于是,我开始参与录制广播剧了。
1998年,我二十岁,穿着军装,忐忑不安的第一次踏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
蔡淑文导演,在广播剧领域久负盛名,不少人开玩笑:想拿奖,找蔡导好了。
蔡导当年六十出头,老太太瘦小的肩膀上,一张慈祥和蔼的脸。我一个立正、敬礼,完全是面对部队首长的感觉,老太太笑得前仰后合。
现在,我已经不穿军装了,每次见老太太却还是会打敬礼。她是个智者,总能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帮我指点迷津。可以说,在广播剧方面,是她把我拉扯大的。
八年来,我录了五、六十部戏。演过各种角色:古人、洋人、中国人;山西人、东北人、广州人;工农商学兵,各种职业,给了我极大的锻炼。我惊喜地发现,广播剧正是把我现在热衷的表演和曾有的播音夙愿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