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被动投资财经股票价值投资理财基金 |
分类: 孔浩作品 |
很荣幸,笔者的上周文章《A股散户市场下的“中国式”IPO改革》(详看文尾链接)一文被新浪首页推荐,上文的主要观点是A股目前散户为主的市场,IPO改革要考虑市场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在本身A股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不足下(例如:退市制度形同虚设,ST之后还有PT,无缩股体制等,而IPO历来是三高发行……),A股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无法制度上根治,因此要在IPO改革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之间寻找平衡。
上文也说明IPO改革+财务核查的结束预示8-9月份将IPO开闸。而昨日的消息,IPO开闸比笔者预期的还要推前,以“中邮速递”为起始将于7月下旬底上市。笔者曾说, 作为一个资本市场整体,融资者与投资者的桥梁,成熟市场IPO实在是非常正常的,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你愿卖我愿买,仅此而已,远远没有A股存在的各种非议,但中小投资者大多闻IPO就担心,心理层面大多认为是利空,这就是历史下中国A股中小投资者对于IPO的阴影。
而A股IPO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争议?主要原因还是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巨大的利益失衡,融资者(大小非的高位套现,上市三高马上暴富)与中小散户为主导的A股(上证熊霸全球,大多散户投资意识差,追涨杀跌造成的巨大亏损)之间巨大的鸿沟。融资者相对投资者优势过大,这进一步扩大了散户的劣势。试问:散户主导的A股市场,IPO的询价,机构代表谁的利益去询价?我们见前年去年市场低迷之际,部分基金公司放弃了询价,说明了部分基金公司看到了事实的真相,在笔者关于《深交所投资者结构与行为的启示》,也实证信息说明了新股上市大多都是中小投资者,IPO上市之后,原始股东暴赚,而散户追高拿住50-100市盈率的所谓小盘成长股,历史下的中国式IPO难道仅仅永远这样剥夺中小散户的利益吗?
对于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更多的是圈钱,制度层面无法保护中小散户,对于IPO的提前开闸,事实上,只要A股还是散户主导,IPO任何时候开闸带给A股散户的最后结果,一定是噩梦。
根据IPO的开闸去判断大势的涨跌,那是股评家的事情。此文不关注着一块,但对于所有中小散户而言,不管IPO如何,为了自身的安全,还是尽可能少买新股。
巴菲特等国际投资大师也常言:“根本不看未上市满3年的新股”。也更不用说买新股,因为历史短不了解。这话对于根据IPO提前开闸的A股中小投资者,应该警记。试问,哪几个中小投资者买上市首日新股时候,知道之前3年的经营情况?甚至相当多散户股票名称没看清,看见价格涨就买进去了。这就是可悲的中国式IPO开闸。站在价值投资的立场,中小投资者想想自己买的到底是企业本身,还是上上下下的“价格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