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被动投资财经大盘大势股票价值投资 |
分类: 孔浩作品 |
融资与投资两者之间的初衷是资本市场结构下的一对共赢体,投资或融资也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属性,无所谓孰优孰劣。好比各有所取的一对夫妻,共享企业家庭,渡过困难与成长,宏观角度,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是A股实在过于特殊,近20年以来,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恐怕是是世界之最。“赌场论”,“圈钱论”历史以来一直徘徊于A股市场,投机盛行,诚信缺失,特别是2009-2010年创业板整体近百倍PE上市IPO成为A股历史圈钱最顶峰时期。创业板IPO本应新增A股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另一个“桥梁”,时至今日,虽然近半年以来创业板大涨70%,但三年多已经过去,创业板投资者大数上还是亏损巨大。从监管的角度:创业板开户条件比主板严格限制,需要一定投资期限达标,这事实上表明了监管层的对于中小散户参与创业板的谨慎态度,但从实证角度,这样的限制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创业板本应机构参与为主的市场,但持有者几乎散户主导。因此,一定要对创业板的IPO至今有所反思的话,因为中国A股市场还是散户为主的市场,不应把偏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推向散步市场,根据客户风险偏好与投资专业度严格区分。例如:限定专门的机构客户才能介入,客户资产达到某个标准。证监会虽然一直在加大机构投资者入市占比,但至今还效果不太明显,原因可详见笔者文章《关于深交所投资者结构与行为的启示》一文。因此在散户为主的目前市场下,证监会的改革,特别是IPO改革方面应当考虑散户为主市场之间如何取得平衡。中小投资者从资本市场生态链上就是市场最弱势的群体,应最需要保护。
去年以来,事实上IPO暂停,证监会一直在做的两件事情,一是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检查,据悉持续到7月左右;二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而证监会发言人 6月7日下午表示,证监会就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正式对外征求意见。笔者细读此次改革,相对之前IPO确实改进不小。有几个要点:“大股东减持不低于发行价,过发审会即核准,市场自主定价,允许再审企业先发债,主承销商自主配售,上会前抽查中介底稿”。这些改进总结下来就是三句话:加强监管,更为市场化,约束圈钱。相对之前的变化,虽然未能做到注册制,但无疑相对之前制度有改善,是利好。
证监会近日发布IPO新政,加上财务核查应该在7-8月份结束,这些企业大多也是中小企业,很明显,公布IPO新政结合财务核查的收尾,预示着真正的A股IPO预计最可能在8-9月份。很多投资者担心,IPO前后可能影响市场暴涨暴跌走势,笔者建议不需要过度关注此类政策性事态对A股大势的影响,就算IPO传导市场有跌,投资者更应多关注企业本身是否低估买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