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应让生命感受到幸福状态
(2013-05-01 07:54:44)
标签:
被动投资财经股票价值投资理财基金 |
分类: 孔浩作品 |
投资应让生命感受到幸福状态
作者:孔浩
题记:在投资角度上追求财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投资丰富经验的积累很大程度来源于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不能说不断的阅读与思考就一定能使得投资成功。但投资思想的路径,一定缺少不了不断的阅读与思考。在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下,随着岁月沉淀,投资本身也变得更加成熟与宁静,投资已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投资也愈加显得是心灵幸福的一种状态。
投资伟大的成功的来源是所有投资者所追寻的,但事实投资伟大的成功总是偏小概率事件,我们很轻易的发现主动型基金整体长期跑不赢指数,很容易看到我们身边投资伟大成功是极其稀缺的一件事情。大部分的投资者,本身的努力是一个方面,踏准时代浪潮(运气)也是其中一部分,整体是在大数法则下的盈亏情况,我们不能说我们就能脱离这个统计规律(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但事实上愚昧者在哪里呢?),伟大的成功总是小概率事件形式出现,但不断的学习(阅读与思考)一定可以大数上改善自我;不断的阅读与思考能让我们更好的看待时代的趋势,以助于我们更好的思考投资的逻辑,而这一过程就成为投资幸福的状态。
踏着舞步去上班是巴菲特看待投资的态度,说明投资的路径应该是愉悦的,愉悦的看待投资一是可以更使得思维逻辑清晰,少犯人性弱点带来的影响;二是愉悦投资也是面对生命意义的态度。但笔者所见,不少基金经理是整天忙得打转,每天阅读投资报告就无数,但他们充满着痛苦状,难言幸福,甚至几乎每年不少金融高级人才英年早逝的新闻见诸报端,这类投资者整天尽管都在不断学习,但可能效率很差,这可能是工作压迫下的投资(公募基金制度的落后导致执着于短期业绩排名,资深基金经理争相离职转行私募),而不是投资在工作愉悦下,这样的投资工作学习可能缺少思考。俗话说:“书应越读越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位投资者长时间感到痛苦或者累,很可能说明投资思想体系的不完善,也很可能说明投资不是很成功。如果工作顺利转化为投资愉悦,在投资上不断学习与思考的角度,或许投资就更容易带来心灵幸福的状态。
如果要用一个词汇形容我们看到的投资大师,可能我们会说:巴菲特“专注”,芒格“智慧”,索罗斯“哲学”,彼得林奇“勤奋”,罗杰斯“狐狸”……等等,说明我们的阅读下对于历史经验的反馈在心灵思想上的形态。我们的阅读与思考就是让我们不断改善对“投资外部思想”与“投资自身经验积累”的修正。投资,很多时候,是我们投资在阅读与思考下感受到的幸福,而我们对于投资成功带来的幸福,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痛苦的投资过程就算带来投资结果的成功,但可能却给生命本身带上了沉重的枷锁;愉悦的投资过程一是大概率更容易导致成功,也是对于生命积极与热忱的回馈。
投资,我们应该让生命感受到幸福的那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