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值创造与发现更是价值投资者的出路!

(2013-04-06 12:37:16)
标签:

被动投资

财经

价值投资

理财基金

理性投资

股票

分类: 孔浩作品

价值创造与发现更是价值投资者的出路!

                   作者:孔浩

接触并研究二级市场已经近十年,研究价值投资理念以来,一直在思考价值的来源,一度徘徊一度坚信,反反复复试图能在哲学逻辑上去看到价值的本源以更让自己坚韧信服,让自己更有看到价值的信仰。理论书籍从格雷厄姆捡烟蒂,到彼得林奇看待成长,到西格尔看待股息率,到优化资产组合的研究,行为金融与价值(心理现象导致心理价值与实际价值偏移),制度博弈与价值(制度博弈导致价值低估高估),前瞻事物与价值溢价(新理念新事物导致估值溢价)……等等思考,思想的无限而我们投资选择的有限性(资金与时间投入有限)永远是一对矛盾体。总之一切的学习是为了看到不同思维思考方式对于价值的理解,博采众长,也是为了我们投资价值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了提升我们投资的安全性。

这些年,除了书籍报刊杂志,笔者也一直在向互联网,新浪博客“一只花蛤”为例代表的广大价值投资人士学习,受益良多,在此也很想对这些朋友的勤劳与智慧表示感谢,投资的路上,不断勤奋智慧学习的朋友,我相信永远不多。当然也发现很多朋友坚持几年学习后就很少发表言论了,希望这些朋友能够坚持学习交流,投资或生活的思考与学习的生命之路上,有一份生活或投资的思索与交流,是一份永远的心灵财富,甚至我相信,这些经历价值带来的心灵幸福比投资赚钱来得更加久远。

在二级市场投资的路途上,这些年的经历,个人认为大部分投资者:

(一)超过50%投资者在大数法则上是随机的。追逐热点概念,这些投资者其实都是正常的投资群体,随大流互相模仿,价值的定义对他们来说基本是跟随媒体大多数人的思维,容易受信息干扰与价格涨跌影响,貌似都有判断与想法,但短期涨跌都会找到的理由并无客观长期持续性,长期积累下来变成“四不像”,此类投资者逃脱不了大数法则的束缚,极少运气者暴利成为股神最后难免跌下神坛,大多数此类投资者并没有长远投资的战略布置,也更缺乏独立思考与坚定的信念。

(二)相当多理性投资者做的事情是价值模仿。大部分投资者的学习仅仅是书籍或者互联网,此类投资者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认识世界的角度,但价值的来源更多是来源于价值模仿,包括笔者自己,其实很多理念的坚守与标的的持有也只是价值模仿罢了。何为价值模仿:就是模仿比自己更经验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或许自己信任的投资者的行为模式,还有就是模仿自己经验积累下的路径进行价值判断与分析,个人认为大部分的价值投资者都在这个范畴内。笔者的很多思维也自然也是如此。比如本身看好鲁泰B,有其它自己信任的投资者持有时候,我们价值模仿就感觉更有信心。此类思维不是错的,相反是理性的,是价值投资者理性的表现,但过于模仿而不更多的去思考去发现的话,也容易陷入价值陷阱,因为事物的演绎永远是变化的。此类投资者,真正调研公司的也不多,建议也应多去调研公司。投资一定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三)真正价值创造与发现的投资者极少。这是非常极少的价值投资者的行为,个人投资者不多,反而看到的机构为主。例如:巴菲特总是并购收购,并购收购不仅仅是价值模仿,更是价值改造与创新,是另外一种的价值发现。马云在香港私有化阿里巴巴其实也属于这种,但资本运作手法对于原持有者的利益,一些投资者有不同看法是另外一回事。个人投资者相对比较难做到价值创新与发现,因为难有支配上市公司的能力。但我发现一些小股东虽然持股很少,但对公司一直谏言谏行,支持帮助自己持有的公司,一定正面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质量,自然对于未来股价的提升起一定作用,这个也算是价值创造与发现的一个例子。

尽管投资与各种环境息息相关,大股东与中小投资者很多时候是有很大区别的,但作为一个真正的投资者,我们应该最后希望成为价值创造与发现者,尽管持股可能较少,但如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力所能及影响公司正面发展,这也当然就更能体系价值投资者的价值,优秀的投资者加上优秀的上市公司一定是长期产出优厚的回报。

引申出去,笔者想到有一句话:资产管理者最要做好的资产组合优化,但最终出路在于资产持有者。

                           孔浩  陆家嘴  2013.04.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