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65 俄罗斯是个难解的迷
(2013-06-12 12:03:24)
看一部电影会影响心情,这是肯定的。可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去选择什么电影看,实在是个复杂的事情。也许心情好的时候会选择戏剧的东西,看后更加心情好,或选择悲剧的东西,看后会很好的沉思。若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用喜剧的东西调节心情,也正好可以跟着心情走入平时不易进入的电影世界中。
这些天心情不好,晚上睡觉很差,有时候半夜的时候会醒过来,脑子里很多事情转来转去。我只知道并非工作上的事情在转来转去,而是其他的,是关于人怎样去营造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事情。当然生活状态的不妥和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于是,在闲下来的时候突然想看那些已经很老的影片,或者平时看起来会觉得很沉闷的片子,这时候倒有心境去一点点体会了,觉得在那里能够找到一些心灵短暂的安妥和放松。
西伯利亚理发师,碟已经买来好长的时间,在我的书柜中积压了好久,三个多小时的影片,一气看完。好久没有这样仔细的看一部电影,体味一部电影所传达的情绪。
“俄罗斯是个难解的迷。”
的确,俄罗斯,西伯利亚,这片神秘土地上发生的一切,那些流淌在俄罗斯人骨子里的顽固,毁灭般的执着,雪原上悲悯的情怀,迎头而来的冷酷命运......也许都不是一个看客所能够了解的。更何况简单的三个半小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
1885年,美国女子珍受命去迷惑俄罗斯上层人物获取一笔贷款,却于火车上与士官生安德烈·托尔斯泰相遇,暗生情愫。珍只想迷惑一下拉德洛夫将军,没想到这个认了真的俄罗斯人向她求婚。安德烈在演出《费加罗的婚礼》时,对珍的爱与对将军的嫉恨交错扭结,失去理智打伤将军,被宣传为欲谋杀亲王,流放西伯利亚。十年后珍去西伯利亚寻找安德烈,却见安德烈的女仆已与他有几个孩子。珍伤心离去。十年后,安德烈和珍一夜情的成果——士兵安德罗以自己的毅力赢得无知的美国中士对他热爱的音乐家莫扎特的尊重。
就是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政治和历史:沙皇专制、国家至上。电影里表现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文化繁荣面对衰落的时代,古典和现代的冲突进入关键战局。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西伯利亚广阔原野“坚硬的头发”注定要被美国人开着叫做“西伯利亚理发师”的伐木恐龙修理得混乱不堪,俄罗斯白雪皑皑的宁静冬天会为西方工业文化的来势汹汹惊恐不安。
故事里有俄罗斯人的粗犷和豪迈,脖子挂满面包圈的人们快乐游荡在俄罗斯民族传统的节日上,痛饮暴烈的伏特加,赤膊的男人们在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河畔摔跤……
故事里也有俄罗斯人的优雅和精致,优雅修长活力四射服饰体面的士官生开舞会,演出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尤其是年老的将军向珍求爱的时候,准备了书面的陈述,还要弹着钢琴营造气氛。
当然这里更让人牵心的是爱情。十年的爱情,最后,当安德烈在不远处看着依旧美丽的珍妮驾着马车扬长而去,秋色斑斓,长风掠过,看着生命中最爱的女人转身消逝,消逝在他记忆的最深处,消逝在他生命中最美丽的那一段时光。已经饱受风霜的安德烈也深深低下了自己的头,他点燃了一棵烟,似笑非笑地轻轻吐出一口气。也许,所有的苦难都因为一个“爱”字化解了。
多喜欢在美国的军营中安德烈为了维护他所热爱的音乐家莫扎特,固执的戴着面罩,用无言的对抗,最终让中士大声的喊出“莫扎特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也许这个情节太理想化了,现实中不容易出现,但是这个情节给人多少温暖?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