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部尘埃
西部尘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604
  • 关注人气:41,3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0@365  交通违章罚款的背后

(2013-06-09 06:30:07)
标签:

365

交通违章罚款

城市万象

分类: 絮絮叨叨
    俗人就有俗事,俗事自然会有相关的烦恼。

    有时候你不想惹烦恼,烦恼却要主动送上门来。

    有个朋友说他刚买车一个月时间,就交了上万元的超速罚款,我当时很是吃惊,并且说那你开的也太快了点,还是守规矩的好。

    没想到自己审车的时候就来了烦恼。当时我还在外面出差,去帮我审车的朋友给我电话,说是违章太多,罚款巨额,扣分也多,怎么办。我让先搞清楚这些违章的明细,看看再说。

    本来车在路上跑,现在又到处是电子眼,偶尔会犯规也在所难免。本人一向守规矩,开车快十年了,违章很少,包括那些一年近万公里的长途自驾,也都很顺利的回来了。一下子冒出如此多的违章,还得仔细对待。        一查,的确不少,这个结果让我郁闷异常。仔细一看时间地点,才发现这些罚款当中,我自己开车的几乎没有,全是朋友开我的车给我挣来的违章。再仔细一看,全是超速违章,有高速公路的,有省道上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在40、60限速超速的。

    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仔细了解和处理,好多地方的罚单,也就没仔细去了解这些违章的真实性。托人去办理,处理了一个月左右才算搞清楚,前前后后钱也花了不少钱,人情也欠了不老少,总算是解决完了。郁闷是自然地,事情总是有缘由的,也就不必太过纠结。只是想想今后,自己的车再不能让别人去开,也不再借车给别人,若非要借车,就必须说明白谁的罚单谁自己承担。

    钱花了,人找了,也处理完了,但是感觉很憋屈,怎么办,就在这里叫叫屈,发发牢骚。

    万事万物皆有度,没有人会否认,交通安全高于一切,经济处罚对于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的必要性。交警部门会很有理由:你违章了,当然要罚。不错,违章罚款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但是这违章本身有多少是合理的,有多少是应该的却是一个问题,众多的处罚中相当一部分是“被违章”。 

    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的写着: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公里。但是实际上,开车在外面跑的人都知道,高速公路限速一会120、一会100、一会80,甚至还有很多地段限速60、40,这样的限速是什么依据?而且往往超速都在这样的路段被处罚,被网友和车友无奈的称为“抢钱路段”。

    即使这样的限速有依据说得过去,那么把路边的标志搞清晰一些,提示提前一些,限速路段开始结束的的标志清楚一些总可以吧,并非如此,非但如此,电子眼往往就设在这些限速交替的地方,限速越低,电子眼越多,有些你根本就看不见,看见的地方就要制动车辆,这在高速公路上不是更危险吗?不独如此,更多的是在这些限速很低的地方专门有流动的测速。大凡经常跑长途的司机都会安装一个电子狗提示自己,但是警察也查,查出来还要罚款、没收、扣分。   

    限速的不科学不合理、标志的混乱不清楚、还有什么为罚款而罚款、钓鱼执法等等,开车除了憋屈,还有什么?

    政府口口声声都在说是为了安全,不是为了罚款,其实恰恰正是为了罚款而不是为了交通的安全和顺畅。据说,因为罚款的收入进的是地方财政,虽然进入财政,但交警部门可拿提成,变为自己的福利,罚款越多,提成越多。一些交警部门为了完成全年的“罚款”任务,拿到更多的提成,便开出移动“测速车”,或躲在阴暗处查超速,或进行“钓鱼执法”,或采取“集中整治”等办法,以增加罚款收入。

    2006年6月出现在广东茂名至湛江高速公路的9张罚款单让人匪夷所思:9辆车在同一秒钟、同一地点被电子眼拍到违章,司机到交管部门查询,得到的答复是:可能数据输入有误。无独有偶,我这次就有两张时间地点完全一模一样罚单,解释说机器故障了。

    在汽车之家论坛,打开帖子就会发现很多关于“中枪”被罚款扣分的帖子,看到好多被罚款的朋友在那里叫屈,夸张的是一位朋友五一的一次省内自驾,在同一个地方,竟然就被扣去36分之多。武汉的一位车友,一天收到了两张罚单,其中一张罚单竟然来自未来,时间未到,电子眼已经将罚单先开了。

    网络上在2010年就曾经调查过公路罚款全国一年近3000亿元,现在随着罚款金额的提高,一年四、五千亿是不会少的。那么,在中国交通罚款成了好多地方的支柱产业了,开车的人不被罚那才怪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内的交通违章罚款已经成了当地GDP的贡献大户,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那些违章罚款可以包月的地方,俨然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这可是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淡季,没有折扣,车主自动上门交钱,可以说,中国没有比这个更赚钱的生意了。就像河南获嘉县等地大搞交通违章罚款创收,也可以解释为何各地“电子眼”遍布、警察变“特务”躲起来拍摄违章、交罚款场面异常火爆了。

    交通违章罚款的钱来得太容易,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完全是官方定价,政府当成了摇钱树,交警当成了来钱之道,不想让它走样变形都很难,交警以罚款为最终目的、以罚代疏就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新交规实施之后,网友们和司机们心理又多了一层阴影,新交规又成为增加罚款收入“新抓手”、新契机。设置公路电子眼,目的是用来监测司机是否违章驾驶,但它却同时拷问着管理者的素质和良知。

    路是越来越好,但是行路却越来越难。就说去舟曲的四百公里路程,本来路就不是很好,去一趟要花七、八个小时,这一限速,四百公里的路程就要走十个小时。

    这到底是倒退还是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