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5@365  堵车

(2013-06-04 06:48:01)
标签:

365

堵车

患病

兰州

分类: 絮絮叨叨

一遇到堵车,我就会想起科塔萨尔的经典小说《南方高速》,写人在堵车时候的内心和精神状态,再没有超过这篇小说的了。

处在被堵的车潮中,我就想,堵车,其实是城市病了。一个交通不畅通的城市,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给人心理和精神的摧毁打击。

在城市中,我不愿意开车,出去的时候宁愿坐出租车,或者短距离的步行。因为城市中的车太多了,多到每次我出去的时候都想着多我的这一辆城市的街道就会容纳不了。各种各样的车大多都集中在城市的街上,密密麻麻,把原本喧嚣的城市越加闹的混乱不堪。如果没办法必须开车上街时,在边走边停中,我发现在城市中所有的车都失去了应有的力量和活力,和人一样疲倦、无力,并且按照人群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来。

高大霸道的公共汽车,因为长期的扯着政府公益的的大旗,在这个街道的车世界中,穿著最破烂的外衣,却有着最不平衡的心态,在车林中为所欲为,车外的其它车躲着它,街上的警察怕惹它,车内的乘客随着它的性子摇来晃去,叫苦不迭,却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串来串去的出租车,是这街道上车世界里的小贩,从早到晚重复着拉客送客的简单程序。按理说最不应该出现意外而停顿下来的就是出租车,可是为了生意和多赚几个钱,在城市的街道上最不守规矩最胆大的却是它,各个动作敏捷,走停由性,几多的惊险场面,又几多的化险为夷,使得驾驶他的人,在锻炼技术的时候,培养着胆大冒险的心性。

货车在静止的时候是温顺的,当它的车上装上需要运送的东西时,他的性格立刻会条件反射般的发生变化,仗着车大载重的优势,它便具有了公共汽车般的的霸道,同时为了多跑几趟,他又学习了出租车的胆大,这种双重性格的车辆,往往被城市的中心拒绝,可是也免不了常常看见一些漏网的货车在市中心大摇大摆,不是阻碍了交通就是扯坏了电线。
    闪着冷光的公务车,在平常的情况下憋足了劲的体现出沉稳规矩的良好形象,不屑与其他的车辆争快慢,力度和品质都含在这个车的本身以及车的牌照上,不需要通过一些小动作来体现它的卓尔不群,它的旁若无车往往是在别车停下来不能够左拐的时候,它一点不犹豫地向左边开去,只静静地回味别车的羡慕。
    还有偶尔大喊大叫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或者警车,不知道是真的出现了状况,还是车主有意夸张的在街道上炫耀特车管理的不健全所带来的某种特权。
    最最谨小慎微、守规矩、熟读交通规则的还属私家车,出门的时候往往都会把最干净的形象呈现出来,速度往往很规矩的执行着标志牌上的要求,行驶体现出涵养来,礼貌、谦让、不温不火,即使受了挤兑和欺负,也都会不在意的表示不与其他车一般见识的气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无恙。同时,这些车也是城市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车。

当然了,私家车的增多,新手的增多,也是堵车的一个原因,而且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原因。新手上路,照顾是需要的,可是在高峰的时候,往往就是这新手给原本畅通的路途打个结,堵住了。往前不敢,往后也不敢,等到车堵到一起,高手也没辙了。自己当初开车时也经过了这个阶段,但是那时城市车少,倒没过度体现出新手对交通畅通的破坏性来。对于新手的破坏性,理解是理解,但也免不了埋怨。

千姿百态的车在给城市制造混乱的同时,也增加着城市的魅力和便利。可是城市中的车,象极了一些电脑的程序,按照规定的路线和方式来回的运动,他们只能围绕着城市转圈。因为城市只有街道而没有公路。
    之所以会大规模的堵车,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城市的车大量增加而城市的道路却依然如故。从八年前我买车到现在,在车辆的号码变化中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在这八年当中增加了四十多万辆车。想一想,道路还是那个道路,车却增加了很多,不堵车倒有点怪了。按理说,国人都能够自己买车了,说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可是在生活质量还没有来得及真正提高的时候,就先体会了提高生活质量后的麻烦。不知道是我们太快了,还是没有掌握好节奏。

硬件归硬件,驾车在路上的毕竟是人。

看的多了,发现兰州成为“堵城”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交通管理水平低的缘故。红绿灯设置的不合理,交通疏导的没章法。在主要的城区上该设单行道的没有,红绿灯却多的数不过来,仅兰州火车站到雁滩的高速路口这直直的一段三四公里的主干道,红绿灯就有十多个。不解决这些基础的问题,光想出限号限行的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看着交警每天在车潮之中指挥交通,的确不容易。

还有,遵守规则和礼让耐心应该是减少堵车的最重要的因素了。都想早点到目的地,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急急忙忙地赶,开车的人也急急忙忙的赶,都赶到一起了,就乱成了一锅粥。不小心还会出现事故,似乎每个人都能理解,却很少见到去实践的人。记得一次,在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时,有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老太太,站在路口几分钟,都不敢举步,所有的车都从他身边呼啸而过。到了我的车到跟前,我专门停下来让老太太通过,老太太是通过了,后面的车喇叭按翻了天,其中一辆超我车过去的车还摇下车窗对着我说了一句什么,虽然没听清,却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自己作的是好事,还是该生气这些人的无礼和不人性。我去过一些国家,在那些国家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在街道上,任何一个路口,如果有人要通过,汽车都会很远的停下来,等人通过之后再前行。想想,如此简单的事情,在我们怎么就会如此之难?

原来在城里开车的时候我听轻音乐,现在几乎是一上路就打开交通台,交通台隔几分钟就要播报一下城市的交通路况,常会听主持人说,整个城市,这个狭长的二三十公里的城市,从监控屏上看几乎处处都在压车。

当堵车成了一个城市的常态,这不是病了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