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蜗居真实生存状态现实残酷绝望娱乐 |
分类: 絮絮叨叨 |
在几个同事的热心推荐下,终于看完了《蜗居》电视连续剧。大家都知道我不大看连续剧,却热心推荐,理由是这个电视剧实在太火。在网上能够看到这个连续剧热火的程度,仅仅在博客中就经常能够看到关于这部连续剧的话题。看完之后,我想,引起大家关注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真实,这里我所说的所谓的真实不是故事和细节的真实,而是生存状态的真实。
说实在,看了《蜗居》,很多的细节和情节值得推敲和商榷,但是每个阶层的人的生存状态却都极度的真实,这种真实让人对现实有种绝望的感觉。
从海萍和苏淳来说,在名牌大学的学习和熏陶中,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再回到自己成长的小城去工作和生活。在那个梦想自己可以征服世界上一切困难的年龄,对眼前的困难往往会忽略或者淡化,更何况,有一个知冷知热的爱人陪伴在身边。尽管因为经济的原因,偌大的城市与自己无关,歌剧音乐会与自己无关,豪宅与别属于自己无关,仅仅因为这个与自己并无多大关系的城市储存了自己的梦想和幻想,就注定了在这个城市里挥霍掉自己的青春。等到对生活有了真正的领悟,却年华不再,激情不再。我相信绝大部分与海萍同样经历的人都会选择与海萍一样的道路去走,做梦、奋斗、失望、绝望、青春不再,岁月流逝,平凡拮据地生存,平凡拮据地度过一生。海萍最后的成功放在人群中,却是很少,大多数都会像海萍前面的生活一般,弥漫整个生命。在与海萍和苏淳同时代的人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一份工作干到退休,那是时代注定的一个模式。而海萍和苏淳境遇的改变,表面上看是因为宋思明的原因,其实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这种改变就是脱离原来的定势,换个活法。如果苏淳永远老老实实地干着自己的技术员的工作,如果海萍继续朝九晚五加班挣钱,他们的境遇不会有更大的改变,苏淳的改变是在正常的工作之外替别人划图纸争外快最终自己开网店,海萍是辞掉工作后去教中文,在改变之后让生活的天地宽起来。这就是他们生存状态的一种真实,这种真实很残酷,因为大部分人都在这种真实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信心和能力随便地换份工作。
对于海藻,在最初选择的时候多了一个参照,那就是海萍生存状态的活生生的参照。她醉心于和小贝的甜蜜爱情,享受被人疼爱和呵护的感觉,但是她清楚地看到自己今后要走向海萍一般的生活,这样的生存状态是她提前看到的,尽管她纯真无限,却也对已经看透的生活充满了下意识的抵抗。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希望会有这样一个烦恼、琐碎与无奈的生存状态。在海萍生存状态的参照下,宋思明的出现,给海藻提供了另一次选择的机会,在平庸可怕的生活和一切都唾手可得的生活中选择一种。毫无疑问,我相信,即使没有小贝最后知情后的变化,即使宋思明并不象在电视剧里表现的那样疼爱和呵护她,海藻最终也会选择宋思明,我这样的判断很让人绝望,但是应该很准确,唯一的也是可靠的依据就是海藻不可能看着海萍那样熬不到头的生活状态而把自己的生活也变成那样。这无关道德,更多的是人性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在小贝最终离去,她没有去往别处,或者根本就不会考虑在这个城市里还有一个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姐姐,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宋思明身边。她心疼小贝是真实的,她最终选择宋思明也是真实的。
说到宋思明,经营二十多年官场生涯,人到中年,处在一个秘书的位置上。一个秘书能够如此呼风唤雨,唯一的原因就是并不只是按照秘书的位置出牌,和苏淳海萍的生存状态一样,只有在游离了原本应有的规则之后,才能够发挥出这个位置所不应该发挥出的力量。海萍的母亲,那个为了海藻的生存状态而伤心欲绝的老太太,她清楚地说中了宋思明的生存状态,他的现实位置决定了他不能够张扬和招摇,而他自以为的身份地位需要另外一个渠道的体现,比如在钱与权中周旋。不好说他和海藻的感情是不是爱,我倒相信这份感情的真实,激情不再的宋思明,在遇到一个能够唤起自己激情和欲望的人之后,投入进去,也是人性的真实。无论是在官场上权与钱的周旋还是在外遇和家庭之间的周旋,象宋思明这种人物的生存状态也真实得随时可以从现实当中找到例子。
还有那个抓住一生只有一次得到一套大住房机会而最终送命的老太太,宋思明的老婆和她的朋友,农民出身暴发户的陈寺福,等等,这些不同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在电视里得到了还原、放大。
真实,但是有些残酷,有些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