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下酒(九):三让徐州
(2009-10-27 22:31:36)
标签:
三让徐州刘备陶谦杂谈 |
分类: 絮絮叨叨 |
三让徐州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被刘备的那种仁义情怀所感动。可是越看故事越觉得有些别扭,想想当时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备,做梦都想要得到一个能够存身的地方,以徐州之富庶和人口众多,他断没有不要的道理。可是陶谦三让他却三拒,实在有些费解。
从表面上看,陶谦使劲的让,可以理解。眼看着曹操大兵压境,徐州危如悬卵,自己没有任何抵抗的力量,将此负担交付别人,既可化解自身的危机,也能对城中百姓有个交待。而实际上陶谦三让是真让,刘备三拒却不一定是真拒,其中做戏的成分有,等待时机的成分有,制造口碑的成分更有,三让徐州实实在在是刘备在三国舞台的一场大戏,表演之后,刘备名声就如日中天。
说一让徐州。刘备带着救兵刚入徐州城,“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玄德。”这的确有点着急,还没有礼节性的寒暄,就急着让徐州,这一让来的有点突兀,让刘备有点不知所措。一者那个时代引狼入室的事情很常见,刘备会想到陶谦是故意套他的话或者是堵他的嘴,提醒他是来救徐州的,而不是来乘机取徐州的;二者即使刘备做梦都想得到一个自己的根据地,那有人家刚刚一提出来就满口接受的道理呢?客气是必须的,至少刘备还自认为是汉室宗亲;三者要说明自己来是正大光明的为大义和国家而来并非为吞并而来。
陶谦说:“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谦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这话说得真诚实在,刘备先是愕然,继而离席再拜说:“刘备虽汉朝苗裔,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今为大义,故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刘备有吞并之心耶?若举此念,皇天不佑!”话说的谦虚,人做得端正,事处的合理。此一让,到此为止,刘备是来救徐州的,实在的是要劝说曹操,或者是击败曹操,这才是硬道理。何况是当着糜竺的面!
再说二让徐州。曹兵退去,陶谦请孔融、田楷、云长、子龙等赴城饮宴,在这个宴会上,把刘备请到上座,对大家说:“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青,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陶谦也算知人之人,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他最清楚,经营一辈子的事业也不忍就此毁掉,交到一个刘备这样的人手里,也算对得起徐州百姓和手下的同僚下属,而且话中所说,有部分显然是说给自己的下属还有并不在场的儿子听的,刘备不是普通人,不但德广才高,而且是帝室之青,领徐州牧是天经地义,大家也不要有更多的想法。
因为在场的人多,刘备就更需要表白自己并无觊觎徐州的意思,而一切均是因为大义之所在,而且搬出了孔融。说: “孔文举令备来救徐州,为义也。今无端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备为无义人矣。”表明自己不想做无义之人,不能无端据而有之。糜竺劝,坚拒;陈登劝,刘备却说可以让给袁绍,这让人想起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说这个那个就是睁着眼睛装糊涂,不说自己。孔融也劝了,关羽、张飞也劝他,甚而至于陶谦眼泪鼻涕说:“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刘备只一句:“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最后以刘备屯军小沛作了折中。屯军小沛,按陶谦的意思是让刘备在小沛驻军以保护徐州,这让人怀疑,既然徐州之围已解,刘备断无继续住兵的理由,既然要把戏做足,那先住下来就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是当着那么多当时的豪杰志士,自己这大义的名声是赚定了。
三让徐州的时候陶谦已六十三岁,忽然染病沉重,糜竺建议:“曹兵之去,止为吕布袭兖州故也。今因岁荒罢兵,来春又必至矣。府君两番欲让位于刘玄德,时府君尚强健,故玄德不肯受;今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与之,玄德不肯辞矣。”见了刘备,陶谦说:“请玄德公来,不为别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笃,朝夕难保;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这时刘备不再像以前那样来应付,先让陶谦传位于儿子,带说儿子俱不成器的时候,又说自己一人不能担此大任,陶谦又将孙乾和糜竺推荐给他,直至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刘备还“终是推托”。实际上,此事此刻,刘备在说一人不能当此大任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答应了,可是他觉得戏还没有做足,毕竟,这只是陶谦个人的意思,他要众人也想陶谦那样来求他,让大家都看到他是才不得不领徐州牧,让这一事实看上去完全是为了大义。
果然,大家给陶谦办完丧事后,给他送排印,他又来了,推辞!在徐州百姓哭拜和关羽张飞一干人等的劝说下,“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使孙乾、糜竺为辅,陈登为幕官;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玄德与大小军士,尽皆挂孝,大设祭奠祭毕,葬于黄河之原。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 即使这个时候,他领了徐州牧,作了该徐州牧做的事情,还要强调是“权领”。想想当他第一次见到吕布的时候,就把徐州要让给吕布,其实从他的内心来讲,救援徐州,并且得到徐州也许正是他内心的期望,这种期望肯定有着不为外人道的阴暗,但是却希望自己大仁大义的名声能够完全遮掩这心下的隐虑。难怪,曹操听说后,会大怒,会大骂刘备“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怨!”
三让三拒,小小的徐州,一个光明磊落、胸怀无私的陶谦,捧红了口必称“义”的刘备,激怒了乱世奸雄曹孟德!
前一篇:三国下酒(八):陈宫三叹
后一篇:三国下酒(十):都是酒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