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下酒(四):串场的董卓

(2009-10-11 15:32:36)
标签:

董卓

杂谈

分类: 絮絮叨叨
在戏剧当中,为了前后的衔接和过渡,往往需要有串场的来承上启下,串场主要的任务就是衔接和过渡。
    在《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就出现了董卓,他一露面的形象是这样的。刘备、关羽、张飞在黄巾军手里救了董卓,面对着救命的恩人,“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因为自己的救命恩人是没有官职的白身,董卓就“甚轻之,不为礼”,这无论如何都不是英雄豪杰应该有的气度和胸襟,一露面就注定了董卓只是一个串场的人物。
    按道理说,董卓当时的实力足够强,而且文有李儒,武有吕布、华雄,又拥有“挾天子以令诸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业已掌握朝廷的大权,这样的人物却只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串场人物,转瞬即逝,确实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董卓在本性上就是一个残暴之人。
    侍御史郑泰对董卓的评价是最准确的:“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 卢植亦说:“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当中。董卓是以崇尚暴力和强权的而著名的人,正切合了时人对他的评价:“豺狼也”。
    在洛阳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在长安“卓常设帐于路,与公卿聚饮。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就是董卓的政治宣言。如此嗜杀好血,草菅人命,毫无人性可言,堪与商纣一比。商纣因为残暴把本属自己的天下都丢掉了,何况董卓这样的窃国者。连最基本的民为重、为本的道理都不懂,又怎么能够统领天下呢?
    董卓所追求的是权力带来的满足感,而非造福大众的历史使命。
    废帝之后“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而且“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知道孙坚死后,“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卓往来长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外。”
    飞扬跋扈、聚敛财物、顺昌逆亡、为所欲为,这样的感觉基本上就是他所追求的极致。权令智昏,有人反对他,杀之;有人不从他,杀之。
    享受却忘了经营,失败是必然的。
    当然,串场的董卓,并非一味的愚蠢和弱智。得到大权之前,对李儒的计策的采纳,说明他原本也是有基本的角逐天下的智商;收吕布的时候,不但能舍得赤兔马,还赠以重金,而且能够屈尊先向吕布跪叩,应该也具备基本的抱负;为了貂婵而和吕布闹翻,多少也还有点人间温情,那句“汝之妻肯与吕布否?”放在豪杰的身上有点让人失笑,放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就难能可贵了。
    不管怎样,董卓的本性决定了他逃脱不了早已注定的悲剧,而且死后“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死前残暴,死后得到报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